“2011年的冬天也許比2008年的冬天還會冷,在國際金融危機襲來的背景之下,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在這種環境下,促使我們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李義平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
李義平認為,加快轉型的步伐,首先要提升創新能力,其次必須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明確界定企業與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企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能夠成為主體,還在于企業是創新的主體,特別是實現創新成果市場化的主體。企業要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發揮好主體作用,就必須更好地順應時代的要求。李義平說:“首先,應有危機意識,并善于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尤其是認識到靜態的初級生產要素的競爭力是有限的,要著力于高級生產要素的培育。其次,應努力克服思維定勢和發展慣性,不斷地超越自我,否則就會被別的企業超越。第三,應善于把問題轉化為機遇,實現彎道超車。”
李義平指出,政府不直接扮演市場主體的角色,不等于無足輕重。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政府依然扮演著關鍵性角色。政府雖然不能代替企業,但可以創造環境,提升企業活力,引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首先,提供有效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制度安排。政府的政策應當使價格完整地反映資源環境成本,應當促使企業把社會為其負擔的成本內部化,以充分利用資源和防止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其次,政府應提供充分的公共產品,著力培育高級生產要素;第三,形成公平競爭的有效市場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條件,而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是政府的優勢;第四,應發揮好政績考核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引導各級政府克服GDP崇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上來。”他說,“另外,政府還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產業環境、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吸引方方面面的投資者和方方面面的人才。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軟的環境比硬的投資可能更重要。”
“可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體是企業,政府是推動力量。”李義平指出,受長期實行計劃經濟的影響,政府習慣于直接上陣拼經濟。其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內容,就是把政府直接推動經濟發展轉變為主要由市場拉動經濟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說到底是企業根據資源約束條件的變化,在贏利動機驅使下作出的反應。這是因為,企業會本能地謹慎和靈敏;只有企業和企業家才會遵循基本的經濟原則,即投入和產出相比較的原則;企業家對產業和投資機會更敏感,更善于把握機會。所以應當明確,企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政府應著力創造必要的條件和環境。當然,這并不排除在我國現階段和體制背景下,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的發展國家需要給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只是這種支持應當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李義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