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網訊 10月25日,第17屆中國城市化論壇在淮安市清河區中國城市化史館隆重舉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原司長、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李兵第在論壇上指出,我們國家正處在快速城鎮化發展過程中,農村居民點過于自然主義的發展狀態顯然有悖于國家長期的宏觀發展目標。推進綠色城鎮化應從規范農村居民點調整做起,加強政府善治和農村自治。
李兵第分析說,受我國農村社會生產力的制約,我國農村居民點小而分散,近些年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農村居民點雖然在減少,但是總量偏多、規模小、分散分布,農村居民點用地空置、閑置多,農村宅基地缺乏有效規劃管理,部分地區農村居民點擴張無序等問題依然存在。目前,各地在農村居民點整理過程中,采取了多層立體型、規模搬遷型、小村集并型、縮村填實型等調整模式,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但從地方實踐看,李兵第認為,在農村居民點調整方面的制度供給是短缺的,尤其是針對城鄉二元結構,還缺乏有針對性的工作要求和政策安排,也沒能把各地的實踐探索總結提煉成國家層面的政策指引。綠色城鎮化必須正面直視農村居民點調整,在農村居民點調整工作中,加強政府善治和農村自治,并將二者結合是實現綠色城鎮化的有效保證。
他還表示,農村居民點調整應該把握以下幾點:一是尊重城鎮化發展的規律,堅持對農村居民點在科學規劃指引下的積極調整。二是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權。三是政府善治要體現在對農村新居民點建設的規劃和公共設施建設保障上。四是嚴格規范農村新建居民點的動遷。農村居民點調整是城鎮化進程中的鄉村社會治理的制度建設,為此,要多方面聽取農村村民組織的意見,培育農村的發展致富能力和農民的公民社會意識,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民自治機制,同步加強新建居民點的村民自治管理,不斷豐富基層村民自治的實踐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