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日透露,全國將逐步擴大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覆蓋面,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劃撥使用外,其他用地實行有償使用。專家表示,此種做法可減少特權有利公平。
在現實語境下,取消“土地雙軌”或許是眾望所歸。但在政府壟斷一級土地市場的狀況下,“取消土地雙軌”卻又令人難以樂觀。“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劃撥使用……”怎樣的住房才算保障性住房?什么才是特殊用地?領導一張條子、一把手一聲招呼,是不是土地就變成特殊用地了?大家永遠不要忘記,“特殊”、“其他”等用語就是一個框,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
依有關專家解讀,以后政府行政辦公用地,能源、電力等行業用地,學校、醫院、博物館等使用土地也要通過招拍掛形式有償出讓。那么,若政府辦公用地也要通過招拍掛的形式取得,這是否意味著,政府一手收錢拍出土地,一手掏錢取得土地———這不等于左手倒右手嗎?除了增加交易費用外,實在看不出這種做法有任何好處。或許有人認為,價高者得,政府在其中也是民事主體,應該平等參與招拍掛的競爭。可在當前的體制之下,這有點像天方夜譚。政府已經攥在手里的地,誰敢爭,誰又能爭?
此外,至于“非盈利性的學校、醫院、博物館等土地也要通過招拍掛取得”,如果一刀切落到實處,結果將只有兩個,要么人民將更加讀不起書、看不起病、上不起博物館,要么學校、醫院、博物館將集體消失。拍著腦袋也可以想到,那些非盈利的學校、醫院、博物館,有能力去和房地產開發商競爭嗎?難道國土資源部也要這些單位去向銀行貸款,去民間借高利貸?無論是哪個國家和地區,都存在程度不等的“土地雙軌”。公益性用地本來就應該由政府埋單,若政府將招拍掛的范圍擴張到公益性用地,就脫不了為了“土地財政”而大甩包袱的嫌疑。
在筆者看來,土地市場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不是雙軌不雙軌,而是制度性的“暗箱操作”,及其背后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如果存在一個中立、有足夠約束的政府,即便是多軌,那又何妨?就拿現在的經營性用地來說吧,全國上下都已經實行了招拍掛,可暗箱操作的空間似乎并沒有因此減少。這些年,凡是性質嚴重的土地違法行為,幾乎都涉及地方政府或相關領導。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鹿心社就提到,“查到的十個貪官當中也許有八個都會跟土地有關系”。招拍掛的本意是為了反腐敗,結果不但成了腐敗的溫床,反而把地價、房價拉得那么高。
同樣一塊地,種糧食和蓋大樓,價值有天壤之別。但在中國現有法律框架下,不能隨意改變土地用途。政府的這種規制,使得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本應獲得的收益,在政府參與的“流轉”中被“合法”地剝奪。而這種行為,又與不透明的審批制度聯結在一起,這樣一來,掌握一方權力的人物,實際上都掌握著對土地的處置權。在這種制度框架之下,所謂的“取消土地雙軌”,根本就沒有觸及改革的重心,也注定不過是一個偽命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