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日透露,我國將逐步擴大有償使用國有土地的覆蓋面。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表示,土地資源配置的最終目標是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提高土地供應和調控能力。下一步,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擴大有償使用覆蓋面,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劃撥使用外,其他用地實行有償使用。
這個消息一出,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不少。
土地雙軌制能取消嗎?
從規范土地市場的角度,這個取消土地雙軌制的消息顯然是正面的。土地雙軌制最明顯的不公在于,有的人只能從市場中找飯吃,有的人計劃和市場的好處兩頭全占,而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計劃和市場的好處兩頭全不占。國土部的設想其實很簡單,依靠市場力量實現對土地資源的有效配置。但要做到這一步,國土部首先面臨的挑戰其實是它自己。
招、拍、掛可謂是依靠市場配置土地資源的形象方式,但實際上,近些年來這一制度卻屢遭詬病。其本質原因,在于規則的設計者其實是市場的角力一方,是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爭搶者,而不是游戲的裁判者。這種身份從根本上就決定了,即便以公益的理由和面貌現身,也難以確保公益的實至名歸。簡單說,你能采取何種方式去規范土地出讓方所獲收益的去向呢?
2010年,全國土地出讓成交總價款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0.4%。增長如此迅猛,但卻很難說這就是市場的價格。只要土地是計劃供應,那么就只有計劃的價格,而無市場的價格。
取消雙軌制,“出軌問題”能解決嗎?
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真的“能減少特權用地,有利于公平競爭”么?這里要厘清兩個概念:第一,特權用地是不是符合政府無償劃撥的規定范圍?符合規定范圍的政府無償劃撥土地是否用于規定的項目?如果二者都違反了規定,那就不是規制的問題,而是權力的恣意妄為;第二,納入招拍掛軌道的土地交易市場,是不是真的具備了公平競爭機制?
通過招拍掛形式有償出讓獲得土地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擺在人們的面前,土地價格成了推高房價的主要因素。在住房問題上,民生的問題已日益突出,這就可以預見本來就日趨商業化的公益性單位,會借此作出更合理化的利益追求,或曰成本回收。而房地產市場帶來的民生之痛,到現在還沒有消解的有效手段。這是不得不讓人擔心的。
欲破用地雙軌制需先破特權用地
欲破用地雙軌制,需先破特權用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土地供應雙軌制的弊端已日益明顯暴露出來,這種特權用地不僅影響土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制約了土地供應和調控能力的發揮,而且還會讓一些單位和部門產生優越感,給取消特權增加了難度,影響了社會公平和諧。要破除用地雙軌制,不妨先從打破特權用地,嚴格標準,縮小范圍,最大限度抑制特權用地,直至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以促進和推動社會公平和諧。
取消土地雙軌制,要有時間底線,不能漫無日期,走到哪里是哪里。國土部門應該列出一個時間表,提出在多長的時間內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以什么樣的措施和手段確保按期達到目標。在過渡期間,要增加劃撥土地審批和使用的透明度,向社會公開相關信息,讓其置于陽光下操作。同時要加強督查,防范擅自改變劃撥土地使用性質,使劃撥土地使用不走樣,不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