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雙軌制”僅是第一步 防變相劃撥土地寄望第三方監管
時間:2011-10-10 13:31:33
“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減少土地無償劃撥的行為,的確有利于減少權錢交易、土地腐敗、權力尋租等活動。但是要明白,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僅僅是一個開端,倘若沒有完善的細則加以保障,之前的利益既得者和未來的利益謀求者會如洪水猛獸般撲過來,他們正在伺機以待。”
日前,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做出上述評論。在他看來,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的說法已經不是稀罕事,“之前就有議論,只是這回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來,政策落地之難也證實了土地在分配過程中,平衡利益的相關方是一個重大的難點。”
胡星斗呼吁,要建立獨立監督的機制,以防止未來變相劃撥土地。
壓縮“無償劃撥”
按照公開的解讀,所謂土地供應雙軌制,就是通過兩種方式完成土地供應:一種是政府無償劃撥國有土地給使用單位。這其中包括科教文衛等公益項目,還有國有企事業單位。另外一種是通過市場化手段有償出讓國有土地,目前主要是通過招標、拍賣、掛牌三種方式出讓土地。
國家土地副總督察甘藏春亦表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最終將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下一步,按照資源市場配置的基本原則,縮小劃撥地范圍,擴大有償使用覆蓋面,最終取消土地供應雙軌制。除軍事、保障性住房、特殊用地可以繼續劃撥使用外,其他用地實行有償使用。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胡星斗連說“四個有利于”來概括政策的迫切性:有利于減少腐敗,減少權錢交易的機會,有利于更有效率地使用國有土地,有利于土地交易的公開和正規化,有利于給各級政府最大限度地帶來收益。
“當然,由此一些公益單位、科教文衛用地會遇到困難,政府應該建立某種補貼機制,或者政府賣地把部分資金再轉移到公益用地上來。”
“土地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分配雖然要走市場化道路,但是考慮到政治因素、社會因素以及人情因素等種種,完全的市場化,完全的公開公平是不可能的。總會有一些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撬動利益杠桿。”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顧曉鳴向中國商報記者表示,政策的方向是好的,但是并不能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寶在政策之上。
在取消“雙軌制”當中,如何更好地實現土地分配市場化,公平公正,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呼吁“第三方監管”
無論是“單軌”還是“雙軌”,都有可能產生尋租。“既得利益者,和有便捷條件的部門在稀缺資源下,會不顧一切地尋租。”顧曉鳴深表擔憂。
他認為,土地政策是中國改革核心問題之一,是社會主義市場改革的重大步驟。談到此處,他重點強調:要有監督,“有錢,有社會資源的人和單位取得的幾率高,亦不公平。僅因為靠劃撥獲得的土地用于招商引資就要走市場化道路,只會飲鴆止渴。”
無獨有偶,評論員張貴峰同樣認為,必須充分意識到,囿于“行政權力主導”且權力缺乏有效制約的基本制度環境,即使沒有“無償劃撥”,權力尋租的空間和可能性仍是很大的。比如,“土地招拍掛”過程中的各種暗箱操作、事先約定,政府官員利用手中權力通過變更土地用途、規劃來獲得腐敗利益。
在這方面,多位受訪者的觀點達成了空前的一致。胡星斗呼吁,這樣就要規范招拍掛的制度,在規定網站公示出招標的企業或者個人,公開透明,建立獨立監督的機構,或者建立招拍掛監督小組,而這個小組應當由專業部門、社會人士、人大代表混合組成,“這樣才能更有效地使用國有土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市場化的土地分配中,也不能因為錢的多寡分配,而要從土地的使用規劃上考慮。
“一哄而上的行為要不得,畢竟分配是不可逆的,要兼顧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以及產業發展的優先次序,要尤為謹慎地走市場化這條道路。”顧曉鳴再三強調。雖然是市場手段,政策還是要從規劃角度出發,符合“十二五”規劃。
正如同顧
曉鳴所言,“單軌”和“雙規”并不是問題的關鍵,最關鍵的要看土地在分配過程中是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民意,最大限度地公平公正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