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城市化速度很快,每年有一千多萬人進入城市,城市不斷地膨脹。新城市要建設,舊城要改造。我們的新城建設、舊城改造如何能夠達到理想的狀態?無論是中國的專家,還是國外的專家,大家都在探討這個問題。我認為,在當代世界城市發展的歷史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新的理念、新的潮流,歸納起來為“四潮”,即:新城市主義、田園城市、緊湊集約、綠色環保。
所謂新城市主義,就是我們在進行新城建設當中,如何把新城市建設好。二次大戰以后,許多國家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而建設了很多新城市。在建設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經驗,汲取了許多教訓。中國在實踐新城市主義方面是有經驗和教訓的。最大的問題,我們往往把城和市割裂了。比如開發區只搞產業,居住區只有居住功能。這樣就造成開發區白天有人晚上沒人,住宅區則是白天沒人晚上有人。新城市主義強調在開發每一座城市的時候,把城和市結合起來,既解決居住問題,也解決就業問題。另外還要發展商業、教育、醫療,而不是簡單地建“城”或者“市”。這樣的組織才是完美的結合。
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要按照田園城市的模式建設。把郊外的空氣、陽光、綠化、鳥類引進來,建設成田園城市,讓人們既享受城市的繁榮,又享受到郊外的生態。
追求緊湊集約是因為在城市化進程中要占用很多土地,要建很多基礎設施。根據城市規劃要求,如何將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提出了緊湊的問題。美國是典型的城市擴張,是不緊湊的,歐洲國家都是以緊湊著稱,在很小的空間中住了很多人,很緊湊,節約了用地、能源和人們的時間。所以緊湊、集約也是當代城市建設的潮流。
第四個潮流是綠色環保。如何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保持可持續發展,需要綠色環保。從節約能源、減少排放,從建筑物、社區的規劃、城市的布局等等方面來達到緊湊環保,這與全世界提出的低碳技術相聯系。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不僅做得緊湊,還做到了綠色。
目前在大城市建設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就是亂“攤大餅”。這種做法使得城市建設既不緊湊,布局又不合理。我認為,要變“攤大餅”為“做餡餅”。每個城市都有核心部分和邊緣部分,相當于“餡餅”。城市當中的每一個綜合體、若干個副中心都是“餡餅”。每個“餡餅”的各種“餡兒”不一樣,各有特色。
另外,我認為,要做好一個城市的副中心,要經營建設好,應該注意四態。第一是業態。這個中心是各種業態的綜合,是全方位的,但是以商業、商務為主導的,是各具特色的“大餡餅”。實際上它也是一個微型城市,是資產、資本和資金的融合。每個副中心之間的業態要有共性,也要有特殊性與差異化。另外還要有休閑、商務、居住的功能。并且一個副中心的業態特征一定是“三高”——高度整合、高額投資和取得高效益。
第二是形態。作為一個城市的副中心,必須有亮麗的建筑和外形,是由建筑形態加上空間形態組合在一起的。在大城市要有高層建筑,甚至還要有高度養眼的建筑。比如說CBD的國貿,王府井的東方廣場。在崇外,就有國瑞、新世界等。這些建筑很有風格,很養眼。如果沒有這樣很好的建筑外形,很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是動態。作為一個副中心,特別是商圈,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它的對外交通、對內交通一定要順暢。人流、車流、地上、地下、天橋等交通要安排有序,內外交通通達,人流、車流合理。
第四是生態。在副中心當中,人與自然要和諧。在建設房屋的過程中,一定要引進綠色建筑的理念。將各種業態組合在一起,形成互動的狀態,人與人之間、業態之間能夠和睦相處。這包括人文生態、商業生態、自然生態,一般我們看到的副中心都有主題公園,讓人們在副中心當中能夠有透氣的機會,形成好的自然生態,這就是田園城市在副中心應該體現的。形態是城市的亮麗名片,業態是城市GDP的發動機,動態是豐富空間的互動互聯,生態是人和自然在城市中的和諧相處。
總之,要開發好一個城市的副中心,經營好一個城市的副中心,不能光靠開發商的努力,應該是開發商和城市經營的高度結合,它的最高境界是解決開發與經營相結合。今天的開發是為了經營,從經營的角度指導開發,把開發和經營有效結合在一起,才能使副中心在發展過程中取得良好效益,真正發揮城市副中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