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統籌城鄉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特別是2010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了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任務。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統籌城鄉發展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工農、城鄉協調發展的必由途徑,是實現湖南在中部率先崛起的有效途徑,必須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重要任務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用“兩型社會”的理念、目標和方法,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目前,全省城鄉發展一體化格局逐步形成,三湘大地正在走出一條有湖南特色的城鄉統籌之路。
農業大省的城鄉統籌任務尤為迫切
作為農業大省,湖南一直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關系全局的大事來抓,特別是近年來十分注重統籌新型工業化與農業現代化建設,統籌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有效促進了工業和農業共同發展、城市和農村共同繁榮。面對“十二五”開局的新形勢,省委、省政府認為,盡管我省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然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困難,特別是城鄉發展差距逐步拉大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農村基礎薄弱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農業大而不強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尤為艱巨,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農業大省城鄉發展“鴻溝”明顯,統籌城鄉發展的任務更重。湖南素有“魚米之鄉”美譽,稻谷、生豬等大宗農產品產量在全國位居前列。改革開放以來,全省農業得到長足發展,但城鄉之間在經濟收入、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文化生活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距。據統計,湖南城鄉居民收入相差2倍多,而且有逐年拉大趨勢;農村救助救濟標準低,且地區差異大,比如長沙市與湘西自治州農村低保線年標準相差720元。分析這種狀況,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在統籌湖南城鄉發展的過程中,城鄉“鴻溝”是最大的障礙,因此,必須把縮小差距、填平“鴻溝”作為緊迫的任務,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關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和農業的投入,想方設法填平“鴻溝”,盡力縮小歷史形成的城鄉差異。
——農業大省農村欠賬較多,統籌城鄉發展的壓力更大。湖南作為農業大省,盡管過去盡了最大努力加強對“三農”的投入,但欠賬還是比較多,主要表現在:在投資上,面向農戶的貸款少,導致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受到一定影響;在生產要素上,社會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還在加速向城市和二、三產業集中,城鄉二元結構的問題比較突出;從基礎建設看,農村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雖然已得到較大改善,但“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依然存在,特別在“老少邊窮”地區,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更加突出。分析這種狀況,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在統籌湖南城鄉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先天不足”是最大的壓力,因此,必須把還“賬”進“補”、強身健體作為最緊迫的任務,以更大的力度落實“以城帶鄉、以工補農”的方針,以更大的力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推動農業向高效與生態相結合的現代農業轉變,推動農村工業向專業化分工與社會化協作相結合的現代工業轉變,推動農村服務業向生活型服務與生產型服務相結合的現代服務業轉變,促進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農業大省財政供血能力不足,統籌城鄉發展的難度更高。近年來,我省跨入了GDP“萬億俱樂部”,財政收入超過千億元,但“吃飯財政”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觀,因此對農村的“輸血”一直不足,導致出現農村資源要素需求和流失的矛盾、農村公共產品需求旺盛和配置不足的矛盾。分析這種狀況,省委、省政府深刻認識到,在統籌湖南城鄉發展的過程中,農村“貧血”是最大的困難,因此,必須把加大“輸血”作為最緊迫的任務,進一步加大財政對農業的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強對農村的政策傾斜,特別是要按照“公共財政均衡覆蓋”的原則,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地照到農村,讓城市社會資金更多地流向農村。
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良性互動
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盡管面臨許多壓力和困難,但經過多年努力,全省工業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突飛猛進,和全國一樣,湖南在整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階段。根據這一新形勢,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為路徑,走一條有湖南特色的城鄉統籌之路。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臺推進科學跨越加快富民強省的決定,明確了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思路。2010年,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實實在在落實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要求,做到“四個防止”:防止把統籌城鄉搞成對農業農村的削弱、對農民利益的損害;防止低價征收農村土地、廉價使用農村勞動力和大量抽取農村儲蓄資源;防止重城鎮發展輕農村建設、重二三產業輕農業基礎的傾向;防止固守城鄉分治、城鄉分割的傳統體制。這些部署和要求,歸納起來,就是要在“促”、“帶”、“改”三個字上下功夫。
——突出以工促農,在“促”字上下功夫。“促”,就是把以工促農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用新型工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在實踐中,努力做到“四個堅持”:堅持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大力抓好農田水利、耕地質量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積極發展新型肥料、多功能農業機械等新型農業投入品;堅持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著力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堅持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提升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現代畜牧水產的比重;堅持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推動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經營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突出以城帶鄉,在“帶”字上下功夫。“帶”,就是把以城帶鄉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途徑,用新型城鎮化帶動新農村建設。在實踐中,努力做到“三個帶動”:用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村社會發展,促進城市資本、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向農村配置,推動公共交通、電力、供水、通訊向農村延伸,合理配置城鄉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資源,實行城鄉生態同建、環境同治;用新型城鎮化帶動縣城和中心鎮提質擴容,把縣城和中心鎮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來抓,全面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把大量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用新型城鎮化帶動農民就地就近有序轉移,逐漸消除縣城和小城鎮戶籍限制,降低農民進城門檻,加快農民市民化進程。2010年,在我省務工的農民首次超過出省務工人數,在縣城和中心城鎮安居的農民比例明顯提高。
——突出城鄉改革聯動,在“改”字上下功夫。“改”,就是把城鄉改革聯動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支點,充分發揮城鄉改革對城鄉發展的推動作用。在實踐中,著力推進“三項改革”:推進“兩型社會”改革,依托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建設,堅持先行先試,在戶籍制度、養老保險、住房保障、公共服務等方面加大配套改革力度;推進農村征地制度改革,依法補償和安置被征地農民;推進“省直管縣”財政體制改革,擴大縣市自主權,強化縣市在資金分配、使用、監管等方面的職責,建立以服務“三農”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發展機制,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城鄉改革聯動,為城鄉統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和新的活力。
抓好城鄉統籌的“五個著力點”
統籌城鄉發展涉及面廣,任務繁重。要推進這一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須瞄準關鍵點,找準落腳點。在實踐中,省委、省政府始終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從省情出發,抓住“五個著力點”,不斷探索,不懈努力,在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上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著力促進城鄉產業協調發展。產業,不僅是激活城市發展的“內動力”,也是拉動農村發展的“火車頭”。只有城鄉產業協調發展,城鄉發展才能同步推進。根據農業和農村其他產業相對較弱的實際,我省始終把省級層面的有效整合作為關鍵,引導城市資本、技術與農村資源相結合,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在產業布局上,做到宜城則城,宜鄉則鄉,以農村產業發展和資源利用為基礎,統籌推進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推動城鄉產業融合;在產業鏈上,做到一頭在城,一頭在鄉,充分發揮農村資源、土地、人力等優勢,構建城鄉一體的產業發展鏈條;在資金投入上,做到既注重城,也注重鄉,著力破解農村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逐步拓展和完善農村金融服務,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資金支撐。
——著力促進城鄉建設同步進行。城鄉發展,最大的差距在基礎設施;統籌城鄉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推動城鄉建設同步。因此,我省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特別注重推進城鄉建設的統籌。首先,規劃同步。堅持把城鄉建設規劃和國土整治規劃結合起來,從大城市、中心城區、中心城鎮到中心村都有統籌合理的整體規劃,重點抓好城關鎮、衛星鎮和中心村的建設,合理布局基礎設施和住宅建設。其次,建設一體。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統籌考慮經濟實力、產業基礎、人文歷史、交通狀況等因素,有區別、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水、電、路、氣、通訊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逐步讓農民過上現代文明的生活。再次,底線不變。在統籌城鄉建設中,十分注意節約土地資源,堅持保護好耕地這條底線不動搖。同時,著力提高耕地質量,大規模建設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努力建設一個田園風光與城市文明水乳交融的新農村。近年來,我省在大力培育中心城市的同時,注意重點建設好縣城和中心城鎮,均衡配置城鄉公共服務硬件設施,在全省建立了1200多個新農村建設示范點,受到農民群眾的歡迎。
——著力促進城鄉勞動力平等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統籌城鄉發展之本。據統計,我省僅有44%的勞動力外出務工,這說明,當前我省農村最突出的問題是農民轉移就業問題。因此,我省堅持就近轉移與異地轉移就業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推動農民轉移就業。在實踐中,注重建立平等的就業機制,積極穩妥地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逐步為他們解決勞動報酬、子女就學、公共衛生、住房租購、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注重建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營造城鄉平等的就業環境,特別是把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放在突出位置,以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為重點,大力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能力;注重建立通暢的創業渠道,鼓勵和支持有一定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的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著力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統籌城鄉發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使農民與市民一樣獲得平等的教育、就業、公共服務等權益,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因此,我省著力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做到:在謀劃上實行傾斜,把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納入城鄉總體發展規劃和項目之中,對農村公共服務實行傾斜;在保障上加大力度,完善農業農村投入保障機制,加快農業服務支撐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公共服務能力;在發展上縮小差距,以逐步縮小城鄉居民基本公共服務差距為突破口,加大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投入,促進城鄉社保、教育、文化、衛生、通信服務的協調發展。
——著力促進城鄉生態環境協同保護。城鄉生態環境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統籌城鄉發展,不能“東邊日出西邊雨”,而要“萬水千山總是情”。因此,省委、省政府堅持以惠民的GDP、綠色的GDP、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GDP為價值取向,著力促進城鄉生態環境協同保護。首先,積極創新生態保護機制,注重發揮市場的主導作用,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抓好村容村貌和鄉鎮集市的環境整治,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其次,積極籌措城鄉生態環境保護資金,通過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推進城鄉生態環境的同步保護和建設,全省許多新農村建設示范片實施沼氣、能源建設與“三改”清潔工程,推廣“豬-沼氣-果”發展模式,環境面貌煥然一新。再次,切實增強農村生態自我建設能力,在同步整治城鄉環境的同時,注重發揮旅游產業帶動系數大、就業機會多、致富效應強的優勢,把鄉村旅游產業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切入點,積極開展自然景觀旅游、休閑農業農村旅游和田園觀光旅游,農村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一條有湖南特色的統籌城鄉發展之路,正在三湘四水不斷向前延伸,湖南城鄉發展的“鴻溝”正在逐步縮小。實踐表明:農業大省同樣可以做好做活城鄉統籌發展這篇大文章,三湘大地必將出現城鄉經濟社會共同發展繁榮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