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新京報》刊發題為《解決“小升初”亂象不應迷戀電腦派位》的文章,其觀點值得商榷。
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是由義務教育的性質決定的,已經成為國家法律。電腦派位或搖號、抽簽都是實行免試就近入學的操作方式,也是各國通用的。北京市自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實行的電腦派位,經歷了由盛而衰的過程,參加派位的比例由80%左右下降到現在的不足50%。與此同時,“小升初”擇校競爭日益成為眾多家長和學生的噩夢,成為拼錢拼爹的戰場。對此,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價值立場:是合理的嗎?應不應當改變?
這本來是不應成為問題的。然而,面對擇校熱久治不愈、愈演愈烈的現實,出現了迎合現實、似是而非的意見。諸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所以擇校取消不了,也不該取消;有人愿打,有人愿挨,這是市場經濟。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針的質疑,導致了公共政策的搖擺不定甚至倒退。
其次,回答擇校熱究竟能不能改變、如何改變?
免試就近入學政策的實施,有兩個基本前提,一是學校相對均衡,一是規則公平、公開、透明。這兩條北京都是欠缺的。變相的重點學校制度造成學校間的巨大差距,造成家長不得不擇校的倒逼機制。二是規則不公,將公然違背《義務教育法》的“共建”、“點招”、“推優”等做法合法化、制度化。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以優擇校的旁門左道洞開,免試就近入學的正道就必然萎縮。
有意見認為,以權擇校、以錢擇校不對,應當取消;但通過“占坑班”、考證、學奧數,“以優擇校”給無權無勢的人提供了通道。但是,應當看到推優之類從小給孩子“貼標簽”、分為三六九等的做法,完全違背教育規律,損害了大多數兒童的發展。而名校提前掐尖的“坑班”、奧數熱,致使升學競爭不斷提前,嚴重惡化了基礎教育秩序,對兒童身心健康的損害特別巨大,已經成為社會公害。
有調查顯示,90%以上的家長認為“占坑班”是北京小升初的“頭號天敵”。當然,治理小升初擇校熱應當是理性、建設性和漸進的過程。取消“占坑班”、推優等政策,應當事先告知,并與均衡教育資源的進程相一致,有緩沖期。試想一下,如果所有重點初中80%以上的名額都用于派位、所有重點高中50%以上的指標下放到各個初中,效果會怎樣?這都是不少地方已經實現了的啊!
切記:不要因為當下的現實尚不理想,就否定和放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