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資源被認為是宜居城市建設和城市可持續性活力保持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環境資源又往往是在城市發展初期以“經濟發展的必要代價”的名義犧牲的。營口市西市區將自身發展定位于“河海生態宜居區”、“現代商貿休閑區”,并在2010年12月和2011年5月分別榮獲“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區獎”和“中國最佳投資價值(環境)區”的桂冠。日前,記者特地專訪了營口市西市區區長楊永茂,請他談談西市區在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上的做法與經驗。
城市化:楊區長您好!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西市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優勢?西市區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是如何保護環境的?并將環境優勢轉化為社會效益、文化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做為地方的主要官員,您對我國濱海城市在環境保護方面有何建議?
楊永茂:西市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曾經的商貿繁盛之地,有著較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大自然給我們留下了天然的優美環境,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她。西市區的生態環境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臨河臨海、三面環水,西市區南依民興河,北有大遼河,西靠渤海灣,有著天然的水運優勢,同時,遼河特大橋的開通,使西市的水陸運輸形成網絡;二是擁有北方第二大天然濕地,為城區提供天然的氧吧;三是城區環境優美,城市內綠蔭環繞,是難得的城市污染小、自然風景秀麗的“綠州”之地。
我們在推動發展的同時,始終把環境保護放在首位。主城區內以打造服務業為主體,不接受高污染的企業。同時,積極開展綠化和植樹造林活動,目前,全區的綠化率已經達到37.27%,人均公共占有綠地10.36平方米。在天然濕地的保護和開發利用中,我們先后到全國各大濕地公園進行了考察,感覺到濕地在保護的同時應進行必要的開發,讓濕地的價值得到充分的發揮。秉承上述理念,幾年來西市區一直在努力地塑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上、水景交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濱城景象。良好的環境保護也為我們帶來了一定的社會和經濟效益,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在不斷上升,各類服務業企業也紛至沓來,西市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正在快車道上邁進。
對于濱海城市的環境保護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應在濱海城市加大發展旅游和服務業、運輸業,而減少高污染企業的入駐,作為地方政府官員,在全力發展的同時必須要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環境,我們不能吃子孫的飯。
城市化:快速城市化進程中,往往伴隨的是工業化對環境造成的沉重壓力,這也是濱海城市發展面臨的挑戰,近些年西市區重視環境保護是否形成了城市建設與經濟發展的“后發優勢”?
楊永茂:我從不認為實現“城市化”就要以犧牲城市環境為代價,我認為完全可以實現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我們西市區也是一直以這樣的理念指導實踐的。在我區“文化立區、河海興區、產業強區”的發展戰略指導下,你所說的“后發優勢”在西市區已經很明顯地體現出來了。幾年來我們在城市改造中下了很大力氣,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良好的空氣質量、綠蔭繚繞的城區環境、整潔有序的居民小區、合理的城市規劃布局以及產業布局,使西市區的城市功能和城市品味不斷提升,一個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畫卷已經展現。
城市化:從西市區城市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出發,如何在城市規劃布局中展現自身特色?
楊永茂:西市區的歷史特色和環境特色前面我已經做了簡單的介紹。這些都是值得我們西市人驕傲的地方,同時,我們這些年的規劃也在努力保護著歷史留給我們的這些寶貴財富。我們聘請了國內知名高校的設計團隊為我們進行了“一園兩軸四帶五區”的規劃,同時,打造了“中國營口——臥龍灣”的地標品牌,并啟動了五大城市板塊建設。我們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充分地把西市的人文特色、歷史特色、環境特色和產業特色展現出來,打造一個集旅游、休閑、娛樂、生態、宜居于一體的現代化都市區。
城市化:在“河海生態宜居”城市空間建設中,從融資機制、管理機制、土地整理、布局設計等方面,如何體現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結合?
楊永茂:我們在城市發展和管理中,集中優勢,完善帶動,確定以市級公共服務為核心,以休閑旅游、文化創意、產業研發為特性的功能定位,努力打造營口城區新興增長極。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廣泛吸納國內外建設資金,加快發展第三產業,通過市場化運作,推行“官助民辦”、BOT等多種方式,推動新興業態發展,全力提升區域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主動對接大區域,接受周邊地區的有利輻射,整合已有的自然、產業等優勢資源,優化調整,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大力發展高科技產業與現代物流業,通過營口市的整體城市定位與分區定位,明確西市區的發展方向與定位,完善營口市城市發展的空間格局。
城市化:在城市舊城改造、老城區開發中如何將商業運作與城市社會功能結合?在市政設施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中,如何體現市區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民生保障相結合?
楊永茂:西市區老舊小區、棚戶區集中,區委區政府通過加快大橋兩側及遼河兩岸的規劃開發、城區“退二進三”和實施有史以來最大的棚戶區動遷改造等幾個途徑,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同時,集中對舊小區進行翻新改造,改善居民的生活條件。僅2010年我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就達到了約10億元。讓群眾,尤其是弱勢群眾住得進、住得穩、住得好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最終受益的將是西市的廣大群眾。
城市化:在一些城市建設中,盲目追求與所謂的國際標準接軌,忽視了城市自身的特色,造成了城市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遺跡的毀壞,您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楊永茂:我也去過不少城市,注意到你說的問題。我想,一個城市要首先尊重她的歷史和文化,因為這是一個城市的根脈,失去了這些,城市就失去了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東拼西湊來的城市,肯定是不自信的城市,也沒法展現城市的魅力。正是在這樣的理念下,我們注意在城市建設中繼承和發揚歷史風貌,我們修復了遼河老街,這里是西市乃至營口歷史發展的真實寫照,有著豐厚的人文景觀,我們將使其成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城市化:最后一個問題,您能否談一下在西市區的城市規劃和建設中都遵循了那些原則?
楊永茂:剛才的回答中已經涉及到這個問題。我們把這些原則總結成幾條:
一是堅持城市開發與產業開發統籌規劃。決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追求,要在大面積城區開發改造中,科學確定城市功能和產業定位,培育出具有長久發展潛力、充滿活力的城市經濟體系。二是堅持形態建設與功能建設統籌規劃。把城市形象改造與城市基礎功能、社會事業功能和生態環境功能等進行綜合規劃、合理布局、整體實施,使城市更具現代魅力。三是堅持中心區域與邊緣區域統籌規劃。注重拓展城市空間,向河向海靠近,拉大建設框架,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是堅持建新與修舊統籌規劃。在新片區開發的同時,要將可留的老舊小區整修改造,促進整區協調發展。五是堅持引進和退出統籌規劃。加快主街主路兩側開發改造,形成高端城市骨架;加快主城區“退二進三”、“退三進三”更迭進程,提升建筑和業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