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面前城市為何如此脆弱?
時間:2011-08-25 09:44:58
來源:人民網
今年汛期以來,北京、大連、武漢、廣州、深圳、重慶、杭州等城市輪番上演了“暴雨淹城”的景象,影響之廣、程度之強為近年罕見。
實際上,近些年來,城市遭遇嚴重氣象災害的事例,屢見不鮮,引發社會各界對城市公共管理、防災減災的廣泛關注。
面對氣象災害,城市為何如此脆弱?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城市氣象災害出現哪些新特點?在城市化進程中,如何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城市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大
人們曾經感嘆:城市化是如此便利與美好,生活在城市真好。但現在,我們發現,城市面臨的各種災害風險還真不小。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鄭江平說,城市經常遭遇的氣象災害包括暴雨引發內澇、干旱缺水、高溫、雷電、霾、大風等,城市氣象災害呈現影響大、范圍廣、損失嚴重的特點,經常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面對氣象災害,城市為何如此脆弱,甚至不堪一擊?在一些專家看來,這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關系密切。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城市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增加、強度增大,從而使城市氣象災害的后果愈加嚴重。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丁一匯表示,地球的氣候系統是一個由大氣、海洋、冰、生物和陸地構成的復雜系統。近年來,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出現了趨強增多之勢。造成天氣氣候異常的原因很復雜,但最直接的原因還是水循環發生了變化、大氣環流出現了異常,這種異常變化反映了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
丁一匯說,全球氣候變暖對于水循環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氣候變暖后,陸地和海洋表面的氣溫都會增加,蒸發蒸騰量增加,大氣中水汽含量也會增加,從而增加了水循環的強度。其二,全球氣候變暖會增加大氣的“持水能力”,也就是說,大氣中可容納的水分更多了。大氣的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降水條件一具備,就會發生降水。由于大氣“吞噬”的水汽更多了,降水強度會因此加強,從而可能導致洪澇災害。
此外,氣候變暖還導致大氣環流出現異常。氣候變暖改變了地球的熱量平衡,減弱了大氣環流的緯向(東西方向)流動,但增強了大氣環流經向(南北方向)流動。緯向型大氣環流減少,經向型大氣環流增多,南北熱量、水汽交換加強。這種情況下,天氣往往異常。
“全球氣候變暖后,水循環發生變化,大氣環流出現異常,原有的天氣氣候變化規律被打亂,造成了今天異常天氣氣候事件不斷發生的復雜局面,導致干旱和暴雨共存,干旱現象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同時雨越來越強,小到中雨頻率普遍減少,而大雨與暴雨強度和頻率增加。”丁一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