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 (下)
時間:2011-08-23 10:41:31
來源:城市化網 作者:編輯/顧晴
【中國式特征】
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從一個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國家發展到一個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在取得如此成就的同時,中國也面臨著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風險。不過,這種風險在中國的表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我國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伴隨著各社會群體收入的絕對增加。改革開放以來的收入分配差距經歷了一個先下降后擴大的趨勢,但在收入差距擴大的同時,全社會各群體的收入水平都呈現了增長的態勢,這種絕對收入的增長使得收入差距擴大帶來的風險有所下降。
其次,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相對緩慢減輕了城市問題突出的程度。 受到戶籍等制度的限制,我國城市化進程落后于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沒有出現拉美等國家的城市貧民窟問題。雖然這種滯后的城市化進程使經濟增長失去了一些機會,但也使城市化的經濟增長效應具有了可持續性。而且,我國還存在因城市化不平衡所帶來的潛在經濟增長跟進效應。從這個角度來說,城市化問題所帶來的風險也被大大消減了。
第三,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困難孕育著經濟發展的最大風險。 我國的比較優勢產業主要是勞動和資源密集產業,但在進入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勞動力成本提高和資源價格上漲,經濟進一步增長要求產業結構必須升級。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是我國面臨的巨大挑戰,也是我國發展到這個階段面臨的最大風險。
第四,對外經濟關系的不斷擴展和加深使我國頻繁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沖擊。 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頻繁和緊密,隨著對外經濟關系的擴展和加深,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貿易大國和第一出口大國。這種對外經濟關系地位的改變,既加大了對外部經濟的依賴,也蘊育著不斷增加的貿易摩擦。
【規避方案】
有專家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臨界點。同時,在中國必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這一共識下,研究者們也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和解決方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經濟發展路徑對能否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至關重要。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楊偉民表示,要邁過“中等收入陷阱”,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要素投入結構仍然是我們重要的任務和基本方向。摩根大通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認為,如果在未來十年過程中能夠突破品牌、技術、資源這幾個瓶頸,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有保證。
分配體制改革藏富于民。收入差距過大和國民收入未能與GDP實現同步增長被認為是一些國家掉進“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主要原因。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戈認為應向日本學習“均富”策略。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提出,為了避免我國城鄉、行業和地區等收入差距擴大,迫切需要政府和企業聯手推進我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教育改革提高社會流動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提出,社會流動性是經濟長期增長核心。政府的投資應該從物質資本投資轉移到教育和健康等人力資本投資,不僅是總量要增加,還要著重消除教育和健康的不平等。日本在教育均等化上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放松市場準入限制。中國的經濟總量今非昔比,作為一個規模越來越大的經濟體系,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復雜,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都必須要有“頂層設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表示,在體制上要改革戶籍制度,打破城鄉“二元”體制,還要放松各種市場準入限制和職業準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