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情概況
鎮 名:三道堰鎮
位 置:位于成都市近郊,東與郫縣團結鎮毗鄰,西與郫縣唐元鎮、新民場鎮接壤,南與郫縣紅光鎮相連,北與彭州市、新都區相鄰。距成都市區19公里,距郫縣縣城6公里。
面 積:全鎮幅員面積18.6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7388畝。
人 口:全鎮轄6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共有人口1.92萬。
曾獲榮譽:先后獲得“全國農業生態保護區”、“四川省小城 鎮試點鎮”和 “成都市小城鎮建設特色鎮”等多項殊榮。
成都市域內歷史文化古鎮眾多,是構成成都市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做好歷史文化古鎮保護和利用,也是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位于成都市近郊的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三道堰鎮,結合本鎮實際,以城市化的縱深發展帶動新農村建設,堅持保護與開發并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現代都市觀光農業,不僅讓這千年古鎮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出光芒,也一舉成為了成都打造世界田園城市中的示范鎮!
古蜀水鄉三道堰
從成都沙灣會展中心出發,沿著沙西線一直向西,驅車只需15分鐘,一座大型仿古牌坊便躍然眼前。這里,便是有著古蜀水鄉之稱的——三道堰鎮。全鎮幅員面積18.62平方公里,人口1.92萬,轄6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居委會。
在廣袤的成都平原上,相比其它鄉鎮,三道堰的區位優勢可謂得天獨厚。它位于成都市近郊,東與郫縣團結鎮毗鄰,西與郫縣唐元鎮、新民場鎮接壤,南與郫縣紅光鎮相連,北與彭州市、新都區相鄰。距成都市區19公里,距郫縣縣城6公里,距繞城高速公路8公里。境內有國家級二級公路郫彭路縱貫南北,沙西線橫跨全鎮,以及連接沙西線和三道堰城區的水鄉大道,中心位置突出,交通十分便捷,商貿活躍,對周邊地區經濟具有較強的帶動輻射作用。
除了優越的地理優勢,三道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充裕的水資源也是其它鄉鎮難以望其項背的。它是成都平原上唯一有兩條河流縱貫全境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其得名因古望帝和從帝在柏條河治水期間,用竹簍截水做成三道相距很近的堰頭導水灌田而來。地處成都市母親河府河上游,岷江的兩大支流——徐堰河、柏條河并行穿越鎮域而過,水源豐富,水質清澈,生態環境優美,素有古蜀水鄉之稱,是歷史上有名的水陸碼頭和商貿之地。
為了保護好當地優美的生態環境,在發展過程中,三道堰始終把保護環境放在第一位,對于那些即便能帶來相當可觀的財政收入,但可能對古鎮生態環境帶來破壞的項目,全都一票否決。至今,鎮域內無任何一家工業污染企業,鎮內的柏條河和徐堰河兩大河流成為了西南最大的自來水廠——成都市自來水六廠的水源提供地,承擔著成都市90%以上的供水。
1996年實施舊城改造以來,三道堰以建設可持續的人居環境為主線,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思路。將建設風格定為“川西民居、水鄉特色”。通過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水資源,形成依河而居、傍花隨柳的居家環境。小橋、流水穿插其間,顯現出一幅安定、詳和的風情畫卷。
三道堰鎮建筑特色以“親水性”為主題,沿柏條河兩岸的吊腳樓、吟詩樓、品茶樓、書畫樓、棋牌樓、飲食文化樓、觀景樓圍繞在永定橋周圍,遙相呼應。微風拂過,碧幽的水面波光鱗鱗,置身其中頓感境深意長,讓人留連忘返。
城鎮建筑總體部局通過對層數的控制和建筑平面的布置,顯現出錯落有致的小青瓦坡屋頂、高低錯落的封火山墻、伸出檐的桃廊、有規律凹凸的陽臺、平臺與坡頂的交錯,再現了傳統川西民居豐富多變的造型。
城鎮區域內的建筑色彩以青瓦、白墻為主色調,綠樹紅花、青石河欄、卵石小道逶迤其中,在生態花園的映襯下,使小鎮在古樸中充滿芬芳氣息,實現傳統與現代共生,城市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近些年來,三道堰鎮浴改革開放的春風,依托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通訊、獨特的自然生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鄉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實力顯著增強。1996年11月它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批準為“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2年9月被成都市政府確定為“成都市小城鎮建設特色鎮”,2007年1月又被成都市政府列為全市60個優先發展新市鎮之一。如今,三道堰正向成都世界田園城市示范鎮的目標邁進。
“一城兩河三線“再譜古鎮新格局
進入21世紀后,三道堰鎮迎來了新的戰略發展期。面對難得機遇與嚴峻挑戰,當地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抓住發展這一要務,按照推進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制定了“一城兩河三線”的發展戰略,以培育親水休閑、運動休閑等旅游產業和房地產開發為突破口,著力構建古蜀水鄉旅游特色鎮。
“一城”,即重點規劃好城鎮功能、規模配套設施以及建筑特色,讓整個古鎮達到“處處皆景觀”的效果,讓全鎮人民生活在優美的自然環境之中。
“兩河”,即徐堰河、柏條河兩條河流。根據河流的位置和水流的特點,把兩條河規劃成不同功能的休閑旅游區。柏條河重點以入駐親水休閑項目為主,徐堰河以入駐水上運動休閑項目為主。
“三線”,即沙西線、沙三線和郫彭路。根據郫縣沙西線休閑旅游的總體規劃,制定沙西線三道堰段和沙三線休閑旅游規劃。同時大力發展都市觀光農業。
在制定發展藍圖的同時,三道堰鎮還聘請專家進一步完善了三道堰城鎮規劃修編。集中精力對城鎮文昌宮片區、汀沙農民新居、八步橋農民安置小區、羅家橋等6個片區進行了拆遷改造,共完成拆遷面積6.9萬平方米,新建面積10.3萬平方米,推動了300余戶1000余農民向城鎮集中。如今,該鎮城區面積已由改造前的0.2平方公里發展到0.5平方公里;針對鎮財政資金饋乏的現狀,積極采取多種融資方式,千方百計籌措資金2000余萬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目前,沙三線已全面建成通車。水鄉大道、文昌宮路、水井坎街和永定街南延段等“三縱三橫”城鎮道路骨架建設基本完成;文昌宮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八步橋市場正在抓緊建設;景觀廊橋建設已全面完工;景觀索橋已完成地堪、設計等前期準備工作。為了給全鎮人民提供更多的休閑娛樂場所,豐富市民的精神生活,三道堰鎮還先后建成了汀沙花園、橋頭花園和順堰上街休閑花園。
為了規范、統一全鎮的容貌,鎮里還投入專項資金,規范了城鎮的門牌、指路牌、標牌等。設置了“三道古堰”遺址牌和三道堰鎮的名人介紹牌,增添了城鎮的文化內涵。同時大力加強加強城鎮環境綜合治理,將城鎮管理延伸至秦家廟段和八步橋段,將城區清掃保潔推向市場,由專業物業公司管理。
此外,三道堰鎮政府先后投入資金70余萬元完成了3.5萬平方米的郫彭路三道堰段臨路建筑風貌改造和部分光彩工程建設,投入資金20余萬元對城區段路燈進行了改造;加大力度對柏條河和徐堰河城區段環境和排污管理,嚴格按水源管理和河道管理要求清淘、疏理,堅決制止直接排污行為,使這個千年水鄉生態環境幾乎沒受到任何污染。
以“農”招“工”全面建設田園城市示范鎮
眾所周知,三道堰鎮屬于成都市二圈層區域,距離成都市僅19公里,交通可達性好。目前,鎮里項目區農民對土地的依賴僅僅是解決吃飯的問題,基本沒有農業剩余,因此,在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暨新農村建設,改善了農民居住環境之后,所面臨的是提高當地農民的生存能力,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由于企業租用農民土地進行農業的規模化經營,需承擔高額的土地租金和勞動用工成本,甚至還要面臨勞動力嚴重缺乏的特殊問題,如果僅僅是將可持續發展定位于農業產業化,在額外負擔如此高成本的前題條件下不具有可操作性。
在此背景下,三道堰政府認識到,必須緊緊依托三道堰古鎮水鄉的資源優勢,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抓住成都巨大休閑度假消費市場潛在資源,打造都市農業,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產業,來提升全鎮農業規模經營中農產品的附加值。通過三產業帶來的利潤,彌補單純的農業產業的低效益。將鄉村旅游項目的精細策劃,落實到科學的近期、中期和遠期規劃之中,使項目投資建設按照既定的規劃有序進行。據估計全鎮旅游產業的發展將帶來幾倍的產業鏈投資拉動,為全鎮農民提供就業轉型和收入機構轉型的機會。
目前鎮里正全力推進汀沙生態產業園建設,努力將其打造為一個集農業觀光科研、休閑度假、高檔蔬菜與瓜果種植、觀賞花卉育苗基地為一體的農業生態示范項目。目前,沙生態農業園區已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在規劃編制方面,程家船村村莊規劃和汀沙生態農業產業園總體規劃編制已完成,待縣規委會評審。二是土地綜合整理中的農地整理規劃已由“三人行”公司編制完成,并完成項目立項工作;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規劃已由“勵金圖”公司編制完成送國土局審定后組織立項。三是農民安置點總布局及效果圖已設計完成,送國土、規劃、兩帶辦審定。四是程家船土地綜合整理方案已完成初稿,待議事會討論通過。
基地建設方面,生態產業園內的溫室大棚主體已完工,玻璃溫室大棚設施建設基本完成,現已進入安裝調試階段。根據規劃,大棚區將設置育苗中心和觀賞花卉中心,其中育苗中心將為種植基地提供優質種苗,觀賞花卉中心將種植奇異瓜木、蝴蝶蘭、觀賞向日葵等。目前,基地現已完成260畝鄂蓮2號藕、260畝美國玉米以及70畝有機試驗田內的新品種茄子、南瓜、櫻桃番茄等蔬菜種植。僅此一項,當地農民即可增收千元以上。
為了讓農民能共享發展的成果,三道堰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汀沙產業園區內的公司已和村上達成初步協議,由公司出資,幫助村上建立勞務合作社,基地所有的勞務和農耕機具租賃都交由合作社進行管理。公司平均每天用工量約為80人次/天,工價因工種不同分為40—80元/天。
根據規劃,汀沙產業園溫室區及配套的觀光旅游酒店、生態餐廳建成后,用工人數還將進一步增加。此外,園區內的公司還將定期組織村民進行培訓,使之成為與產業相適應的產業工人。“當地農民除了每年的土地租金收入外,額外每天還有40至45元收入,即每月至少有1200元的收入,切實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汀沙產業園的相關負責人這樣告訴前來采訪的記者。
推進社會建設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盡管在新村建設中取得了不俗成績,三道堰鎮認識到,“十二五”是加快三道堰發展步伐、全面建設世界田園城市示范鎮的關鍵時期。經過充分、民主討論,他們制定了自己工作思路: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突出‘發展’和‘民生’兩個關鍵,堅持科學發展,突出三道堰鎮特色,統籌推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著力實施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努力讓全鎮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為此,他們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是積極穩妥地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規范程序,完善機制,擴大黨委會、黨代會向群眾開放,積極推進村支部書記公推直選工作,加強村(居)民自治組織建設,推進黨務、政務、村務和財務公開,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提高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質量,促進基層民主管理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
二是通過多種載體大力推進文明鎮、村、社區創建活動和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榮辱觀教育。大力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和全民普法教育,完善村規民約,堅持不懈地“掃黃打非”,凈化文化市場,弘揚社會正氣。多渠道地增加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投入,加大精神文明設施建設力度。大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抓隊伍、抓活動、出作品,大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三是加大科普工作力度,加強科技推廣與服務,在全鎮培育學科學、用科學、科學致富的良好氛圍。繼續搞好九年制義務教育,穩步推進撤并校工作,提高初升高水平,為三道堰的孩子創造更多的深造機會。
四是堅持把發展經濟與擴大就業結合起來,把解決好失地農民就業與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結合起來,強化政府促進就業的公共服務職能,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完善政府扶助、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繼續實施和完善鼓勵企業增加就業崗位、加強就業培訓的財稅扶持政策,完善對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建立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的長效機?制。
五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認真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安置和社會保險工作,探索建立保護失地農民切身利益的長效機制。重視保障婦女兒童權益,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健全幫貧助學、醫療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援助、生產幫助、法律援助等扶貧濟困長效機制,切實維護和保障低保對象及特殊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
六是認真做好群眾信訪工作,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等方法,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尤其是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注重從源頭上化解矛盾,實現由保穩定向創穩定的轉變。
七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維護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八是加強公共安全管理,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對食品、藥品、飲食衛生和交通安全等的監管,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三道堰,這座千年水鄉古鎮,距離成都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示范鎮愈來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