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繼續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堅定不移走科學發展道路。”筆者認為,三業鼎立、兩輪驅動便是“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的“牛鼻子”。“三業”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亦稱第三產業),“兩輪”指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三業鼎立、兩輪驅動,體現了科學發展的思想。
一、三業并舉,三業鼎立
經濟由農業、工業、服務業組成,農業是基礎,工業是動力,服務業是主力。十一五末,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為43.0%,服務業就業占全社會就業的比例為34.8%。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將提高4個百分點。中國是大國,從經濟安全的角度考慮,農業、工業、服務業及各類產業要協調發展,缺一不可。因此,不僅要重視農業、工業,還要加快服務業發展。
許多地方政府熱衷于投資多、污染重、能耗高的重化工業項目,一些重化工業發展過快過猛,出現了用污染和能源換取“快速發展”的現象。在保持合理重化工業規模的前提下,要轉變過度發展重化工業的觀念,遏制重化工業規模的過度膨脹,防止重化工業產能的大量過剩。國民經濟的增長由過度依賴重化工業的投資和產值轉向服務業的投資、產值和就業,否則,節能降耗、污染減排將很難實現。
服務業雖然受到中央的重視,但相對工業、農業,許多地方政府經常忽視服務業。在農業、工業、服務業中,要優先發展服務業,調整振興工業,穩定提高農業;要三業并重,三業并舉,三業鼎立,使三業共同舉起中國經濟這個“巨鼎”。
二、城鄉并重,兩輪驅動
國家或區域由城鎮和農村組成,城鎮的發展被定義為城鎮化或新型城鎮化,我國農村的發展被定義為新農村建設。我國的建設必須城鄉并重,兩輪驅動,要把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統籌考慮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使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在城鎮化中,控制特大城市的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是解決當下特大城市交通堵塞、大氣污染和高房價的關鍵。為了既防止特大城市的規模膨脹,又提高投資效益,應加快以特大城市為中心的城市群的發展和建設,將產業和項目建設在特大城市的衛星城或特大城市周圍的中小城市。
同時,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加強縣域中心與中心鎮的建設,縣域中心與中心鎮是以城促鄉的有效環節,是以工補農的關鍵環節,是以商補農的最佳環節,是解決我國“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在新農村建設中,還應注意對一些村村通成本非常高的人口較少的自然村,因地制宜進行撤村并村。
三、中國城市的三產化浪潮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是三產化(服務化)、工業化、城鎮化。而城鎮化的動力是三產化、工業化,城鎮化初期的主要動力是工業化,而在后期,其主要動力則是三產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業對城鎮化及就業等的貢獻將會更大。2010年,我國農業、工業、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10.2:40.2:43.0,服務業增加值已超過工業增加值。改革開放32年來,服務業產值增長速度是工業產值增長速度的1.98倍,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比工業多得多。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出,優化服務業發展布局,推動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我國城市目前已掀起三產化的浪潮,城市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許多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大城市,必須進行第二產業退出城市市區,第三產業進入的“退二進三”。
目前,中國服務業發展滯后,就業人數偏低,換個角度看服務業發展潛力巨大。要充分發揮生產環節中國制造的優勢,努力實現服務業與大學生和農民工就業的互動,這是解決服務業滯后與就業難的戰略之策,民富國強的戰略之策。我們應該采取各項措施,大力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生產服務業,提高我國三產化的水平,探討中國特色三產化道路。
(作者系三產化著名學者、甘肅農業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