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經濟區改革與發展上升國家戰略已經過去一年,實施“構建大沈陽經濟區,推進區域一體化”進程已經七年多,進展狀況如何?省內外普遍關注。本文作者根據實際調研和考察結果認為,總體進展良好,成效顯著。
運行機制基本形成。省政府和區域內各市政府相繼組建了沈陽經濟區辦事機構,具體負責規劃編制、組織協調新型工業化和一體化實施以及市域間合作等事宜,規劃指導機制基本形成。省發改委相繼完成了“總體發展規劃綱要”、“城際連接帶規劃”及“專項規劃”,特別是完成了《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實施方案》;省和中心城市沈陽及有關市把推進沈陽經濟區新型工業化和一體化作為主要戰略任務寫進 “十二五規劃綱要”,區域合作機制初步形成。
中心城市沈陽的核心作用明顯增強。中心城市是經濟區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條件,是經濟區發展的引擎和加速器。沈陽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發揮沈陽在沈陽經濟區的核心作用,在沈陽經濟區率先組建了區域合作機構沈陽經濟區建設辦公室;沈陽市主動擔起組織召開沈陽經濟區高峰論壇,即八市市委書記市長合作論壇,并已經常態化,具體研究區域一體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和舉措,先后簽訂70余項區域合作協議;沈陽市各職能部門積極主動與區域七市相關部門研究和推動區域合作;經濟規模快速擴展,2010年經濟總量達到5017億元,經濟增長幅度、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實際利用外資等均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沈陽的凝聚力、向心力、輻射力、帶動力顯著增強。
經濟快速發展,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高。實施區域一體化七年來,特別是沈陽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一年來,經濟與效益同步快速增長。 2010年底,沈陽經濟區經濟總量達到11713.9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6%以上,比全省經濟增長速度高出2個百分點;占全省比重由上一年的63%提高到64%。 2010年底,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087.7億元,平均增長速度達到30%,高出經濟增長速度14個百分點以上。營口、鐵嶺兩市增長速度分別達到44.7%和45.5%。
結構調整初顯成效,現代產業體系已現雛形。沈陽經濟區三大支柱產業裝備工業、鋼鐵工業和石油化工重現發展生機:一是以沈陽為重點的裝備工業不僅走出困境,而且能夠生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裝備工業產品,如沈陽的數控機床產品等,并且機床規模步入世界機床行業前五位。二是以鞍鋼和本鋼為主體的鋼鐵工業,以內涵調整為重點推動產業升級,成效顯著,80%的鋼鐵產品為高端產品,能夠生產具有當代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產品,如,汽車板材、高鐵用的重軌等。三是石油化工結構調整加速,正在改變石油化工產品單一現象,建設百萬噸乙烯(即將投產)和百萬噸以上的芳烴及深加工工程(已經投產),拉長石油化工產業鏈條。同時,新興產業進入快速發展軌道,高端裝備、新能源、電子信息產業、生物制藥、環保、新材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以信息、金融、物流、旅游為重點的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已經作為中心城市沈陽和經濟區內各市城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現代產業體系框架基礎初步形成。
區域產業一體化取得可喜進展。產業一體化是實施區域一體化的重心,也是推進區域一體化的重點和難點。沈陽經濟區突出地域特色,在沈陽經濟區五條城際連接帶開發和產業布局上,充分利用和發揮各市域比較優勢(區位、資源、產業基礎等),即以增量帶動存量調整,實施各市域產業差別化、錯位發展,區域產業一體化收到顯著效果。中心城市沈陽以增強輻射力和帶動力,建設世界級裝備制造業基地和東北亞區域性國際城市為基本戰略取向,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電子信息、新材料、環保裝備等),優化城區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生產性現代服務業(金融、商貿、物流、旅游業等)。鞍山鋼鐵工業以內涵調整為重點,進一步調整結構改造升級,提高鋼鐵產品加工深度,重點發展非鋼產業先進專用裝備 (冶金、礦山等專用裝備)、新興產業(鎂制品深加工、商貿物流、旅游等),鋼鐵工業比重由原占工業60%左右降至30%左右。撫順重點發展大乙烯及深加工,在沈撫城際連接帶的節點重點發展能源裝備、新材料等,基本改變了以原材料為主體的單一結構。本溪結構布局調整的重點在沈本和本遼連接帶上,重點發展生物制藥、新材料、汽車零部件及礦產品精深加工以及旅游等非鋼產業,目前生物制藥和旅游業成為本溪新興主導的優勢產業,鋼鐵比重由原來65%降到40%左右。遼陽優先發展大芳烴及深加工,改造提升專用裝備(段壓、紙機、藥機)和汽車零部件,金屬材料深加工及礦產品深加工 (水泥)。營口充分發揮臨海臨港的地域優勢,重點發展臨港產業 (重型冶金裝備、精品鋼材、能源化工及現代物流等),大力發展海洋產業(港口運輸、船舶制造、海洋漁業等),從根本上改變原來以輕工紡織產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格局。鐵嶺充分利用和發揮距中心城市沈陽近,地域優勢和交通發達的有利條件,在沈鐵連接帶上開發建設“沈鐵工業走廊”,重點發展改裝汽車,起重機,熱轉換器和物流等。目前,正在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引擎,經濟步入跨越式發展進程,經濟發展速度為遼寧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阜新作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轉型試點城市,重點發展新能源、煤化工、液壓裝備及木材深加工等接續產業,目前已取得了重要進展。
區域同城化取得重要進展。同城化是區域一體化的高形態存在形式。沈撫同城化、沈鐵和沈本實施同城化取得重要進展的表現是:一是基本實現了發展規劃一體,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步,便捷的公路干線交通打通,初步實現了無縫連接,軌道交通繼沈撫實現后,沈鐵和沈本正在全力推進;沈陽、撫順和鐵嶺三市電信一體 (共用024區號)將在今年8月末實現;市場準入同體,撫順城際連接帶開發可用沈陽工商部門冠名;初步打破行政壁壘,沈陽市企業、資金、技術等開始向撫順、鐵嶺和本溪流動,實施產業融合發展。
城市化全面提速。 2009年省委和省政府作出全面推進沈陽經濟區城市化戰略部署,建設37個新城和新市鎮,僅僅兩年多時間已經取得可喜進展:沈陽市的大渾南新城、沈北蒲河新城、遼中的近海新城,撫順市的沈撫新城,本溪市的沈溪新城,遼陽的河東新城,鞍山的鞍南湯崗子新城、海城的海西新城,營口市的濱海百里新型城市帶,阜新市的沈彰新城等基礎框架基本形成,正在加快推進。鐵嶺河新城已成為遼寧和全國新城建設的樣本,并以城市建設的典型范例入選上海市博園城市展廳。
區域市場一體化邁出重要一步。以沈陽為中心,初步搭建起三大產品商品、知識產品、服務產品交易平臺,四個區域中心大市場消費品中心市場、投資類產品中心市場、產權及知識產品交易中心市場、服務產品(信息、中介、金融服務等)中心市場等市場基礎框架已具雛形。在區域內各市“住房公積金”可異地買房;市場準入互認初步實現、沈撫連接帶的撫順開發區投資建廠企業可用沈陽工商部門市場準入憑證;失業人員到區域內異地登記就業享受同城待遇;區域內實現了商品自由流動,無壁壘障礙;以沈陽為中心,以其他七市為支撐商貿物流基礎架構基本形成等;要素流動,市場配置資源基礎性作用取得進展。
基礎設施和環保設施初步實現規劃同體建設同步。以沈陽為中心的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基本形成,城際間軌道交通設施建設全面啟動,在完成沈撫城際軌道交通后,沈鐵軌道交通開始建設,沈遼、沈本及沈阜軌道交通建設正在做前期工作;城際客運交通公交化由沈撫城際間開始實施;環沈陽經濟區高速公路正在全力推進,目前已完成200余公里。環保設施建設同步推進,城市污水無害化處理率已達到75%左右。
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在實施新型工業化和一體化的有力推動下,沈陽經濟區環境問題顯著改善,遼河水體消除劣五類,部分河段升至四類,渾河和太子河流經城市河段已經成為城市景觀帶。大氣環境明顯改善,沈陽、本溪被國家授予“森林城市”等稱號,沈陽、鞍山、撫順和本溪空氣優良天數分別達到330天、292天、330天、343天。
區域協調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發達地區輻射和帶動作用,推動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鐵嶺和阜新兩地區原屬于遼西北欠發達地區,鐵嶺加速調整以農業和能源為主體的單一結構,全力推進沈鐵工業走廊開發建設,初步建立起以改裝汽車,起重機和熱轉換器設備及汽車零部件為主體的現代工業結構和北方物流中心及金融服務后臺中心。經濟步上快速發展軌道,經濟發展速度在省轄市中進入發展最快的“三甲”。阜新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煤化工、液壓裝備、木材深加工等接續產業,2010年經濟增幅達到15.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9.8%,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縣域經濟體量小,發展滯后是沈陽經濟區的短板,省委和省政府不斷加大縣域經濟扶持力度,縣域經濟出現了快速發展的新局面,縣域經濟年均增幅在20%以上。
民生問題得到明顯改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09年平均增長12%至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4%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取得一定進展。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遼寧社科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