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說,城鄉一體化,就是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促進各類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和轉化利用,推進城鄉統籌協調、共同發展。長沙推進城鄉一體化以來,新建改造農村公路2100公里,全面完成農村90萬人飲用水安全目標。2010年,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23347元和11206元,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6位和第3位。長沙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5年前的2.5比1縮小到2比1。
10個鄉鎮100個村先行試點
2009年,長沙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0217元和9005元。站在新的起點,長沙確定了加快建設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
2009年10月中旬,長沙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城鄉一體化工作流動現場會,初步明晰了加快建設新農村、推進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當年11月17日,長沙市委召開第十一屆十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長沙市委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工作綱要》。明確提出了要大力推行城鄉一體化建設,主要包括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一體化,以打破傳統的二元思維方式和發展模式,探索一條體現時代特征、符合“兩型”特點、具有長沙特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道路。
2010年,長沙確定以城帶鄉、以鎮帶村、以點帶面來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按照主城區、都市圈、城郊帶,實行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啟動了試點工作,以金洲片區、長永片區、蓮花片區和京珠片區為重點,抓好10個鄉鎮和100個村的示范,把示范村建設成具有濃郁現代氣息和鄉土特色的農村新社區。目前,長沙涌現了蓮花鎮、靖港鎮、關山社區、光明村等一批示范典型。
示范鎮村撬動投資過100億元
1年多來,長沙基本完成98個鄉鎮農村垃圾收集處置體系建設,建成鄉鎮垃圾中轉站69個、村級垃圾收集站437個,鄉鎮(村級)污水處理廠13家;共興建各類農村供水工程290處。據統計,長沙示范鄉鎮和示范村預計項目資金投入過20億元,撬動企業、農民和社會投資過100億元。
在寧鄉縣關山社區,金州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的近200棟別墅依山就勢如明珠般鑲嵌,青年湖集居點67棟黛瓦白墻的徽派建筑伴湖而立,1000多畝標準化葡萄、蔬菜長勢喜人,村民們在休閑廣場健身、散步……正在葡萄園勞作的陳愛春說,以前她一家年收入只有2萬多元,現在年純收入達到6萬多元。在望城縣光明村,村民“家家有果園、菜園、花園”,居有“青瓦白墻、朱門木窗”的鄉村別墅;吃有農家樂美食;休閑擁有“開心農場”,可垂釣、可爬山。這樣的生活引得無數城市人向往。
從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花明樓鎮,到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彩陶源村;從有著長沙市民“果園子”之稱的真人橋村,到金井鎮農業產業化基地……農民群眾喜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的豐碩成果,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美好圖畫已在長沙初步顯現,全市城鎮化率由2006年的56.6%提高到62.63%。
休閑基地去年實現收入30億元
劉修武是撈刀河鎮的一名普通農民,他與妻子長期在家務農,生活并不富裕。然而,借助城鄉一體化的東風,300多家企事業單位入駐,他從農民變為一家湘繡廠的產業工人,家庭年收入比原來增加了數萬元。
隨著城鄉一體不斷推進,在長沙,傳統的務農收入已不再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各地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情況下,很多農民成了產業工人。據介紹,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7000多家,去年實現銷售收入568億元,同比增長30.7%,成為工業經濟中表現最活躍的板塊之一。
集生態、旅游、觀光于一體的休閑觀光農業發展迅猛,長沙共有生態園、農家樂等休閑基地1650處,去年接待游客數量和經營創收同比均增長25%以上,實現收入30億元左右。
在推進城鄉一體化推進過程中,長沙各級各部門通過宅基地換房、實施土地整理、改造鎮村民居、引進重大項目等措施,讓農民真正得到了實惠。與此同時,各級各部門把受到群眾歡迎的好措施、好做法上升到了制度層面,給農民群眾吃下了“定心丸”,為城鄉一體化的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長沙的新農村正呈現出無限的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