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城市病集中爆發期 GDP與幸福感背道而馳
時間:2011-08-14 14:22:29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中秋節前的最后一個周末,一場小雨、節前走親訪友等幾個原因幾乎讓北京陷入了全城擁堵。那天的擁堵讓很多人至今耿耿于懷,不少人仍然在網上講述自己當天的經歷,比如,“200米的路,車走了半小時”,“下班在路上堵了6個多小時”……
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樣的特大城市,交通擁堵、環境污染、入托難、就醫難等問題已經嚴重困擾城市居民的生活。
這些不盡如人意的表現有一個簡單的名字:城市病,指的是人口過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原本是中國經濟最發達、資源最集中的地方,但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卻似乎在下降。城市病已經嚴重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甚至有觀點認為,我國已經進入城市病的集中爆發期。
攤大餅之后的城市病
由于我國的城市化沒有能夠自然地走向城鄉一體化,城鄉之間沒有能夠實現高度的融合,城鄉的資源沒有實現自由流動,導致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人們肯定不斷擁向大城市。
今年7月,北京市政協經過調查形成了一份《關于促進首都人口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建議案》。這份建議案顯示,2009年年底,北京市實際常住人口已達1972萬,而“十一五”規劃確定2008年常住人口總量要控制在1625萬。人口快速膨脹的問題不僅發生在北京,上海市2009年的常住人口為1921.32萬,廣州市常住人口也已經超過1400萬。人口快速增長所帶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已經在影響居民的日常生活。根據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我國的城鎮化率為46.6%,這個數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未來,我國將會有更多的城市步北京、上海、廣州的后塵。
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沒有相應的措施,擁堵、水資源匱乏、環境污染、住房緊張等將不可避免地出現。
“中國的城市化出現了明顯的大城市化特點,城市發展戰略上沒有作出結構的調整,總是攤大餅、不斷擴張。”中國行政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說,由于我國的城市化沒有能夠自然地走向城鄉一體化,城鄉之間沒有能夠實現高度的融合,城鄉的資源沒有實現自由流動,導致城鄉差距越來越大,人們肯定不斷擁向大城市。
在汪玉凱看來,中國的基礎設施還不均衡,大城市基礎設施完備,而中小城市欠賬太多,人們不得不擁向大城市。大量外來人口進入大城市,城市的原居民生活必然受到影響。在這個過程中,社會保障沒有能夠及時跟進,不僅外來人口的生活舒適度不高,大城市原居民的生活舒適度也在降低。
城市為誰而建
由于不清楚城市為誰而建,城市的管理者在單純的利益驅動下,較少地關注普通人,于是房子越建越大、自行車道越來越少、各種公用設施越來越貴。
在中國市政公用事業專家、《公權市場》作者徐宗威看來,如今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城市病已經越來越嚴重,已嚴重影響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
“我們的城市究竟是為誰而建,為什么目的而建?”徐宗威說,城市病反映的是城市建設的主導思想出了偏差。由于不清楚城市為誰而建,城市的管理者在單純的利益驅動下,較少地關注普通人,于是房子越建越大、自行車道越來越少、各種公用設施越來越貴。
“城市有兩個基本功能,一個是經濟功能,另一個則是生活功能。”徐宗威說,如果過分看重經濟功能,那所有的行為都是圍繞GDP。在一味單純追求發展的前提下,城市的生活功能就會被忽視。
地表很漂亮,地下卻很差
在城市的規劃上,沒有合理進行產業布局,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集中在大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集中在大城市。
在中國行政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看來,過去30年我國主要是關注大城市的發展,如今到了要發展縣域經濟、加快中小城市發展的時候了。
“這些年城市化一味追求GDP,追求形象工程,地表上的東西很漂亮,地下的東西卻很差。”汪玉凱說,在城市的規劃上,沒有合理進行產業布局,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集中在大城市,勞動密集型產業也集中在大城市。大城市周圍沒有衛星城來分散城市壓力。
汪玉凱告訴記者,大城市要用產業淘汰的方式來進行產業布局的調整。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的是大量低端的勞動力,已經不再適合大城市,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更適合在大城市集中。如果大城市能夠提高注冊企業的門檻,就能夠有效地實現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移問題。
生活質量應主導城市發展
如果城市的管理者能以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作為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病就能大大減少。
不僅如此,調整城市的考核指標體系也勢在必行。
“聯合國有一整套城市考核的指標體系,空氣、飲水質量等生活質量的指標所占比重很大。從聯合國的指標看,更看重的是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而我國現在的城市考核指標體系還在誤導城市管理者去追求GDP?!蓖粲駝P說,政府部門、城市管理者需要有長遠眼光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更多關注居民生活舒適度。而要導向這個層面則需要系統的長期的指標體系,我國現在就缺少這樣的考核指標體系。很多城市還在為GDP不惜代價、不惜影響居民的生活質量。
“過去總是用GDP、效率來考核城市和干部,現在提倡用綠色發展的考核指標。如果城市的管理者能以居民的生活滿意度作為管理城市的理念,城市病就能大大減少?!毙熳谕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