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追尾,網民無眠
7月23日20時許,溫州境內,D301次列車與同向行駛的D3115次列車發生追尾事故,火車車廂從高架橋上直插地面,造成慘重傷亡。
迄今所知,20時27分,當地居民網友“Smm_苗”發出第一條現場微博:“狂風暴雨后的動車這是怎么了?爬得比蝸牛還慢……可別出啥事兒啊。”此條微博轉發2.4萬,評論7600多條。
網民在微博上等待和分享溫州的消息,很多人一夜無眠。門戶網站紛紛開通微博尋親專欄,公布醫院救治名單。微博聽眾443萬的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直至當天深夜2時18分,連發36條微博,報告浙江省組織救援的情況,贊揚溫州“的哥的姐”免費送客人到醫院獻血。鄭繼偉副省長、省衛生廳官方微博也用微博通報醫療救援的進展。
遠在新疆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煥斌的認證微博得出結論:僅以此事件最初的6小時觀察,以傳統電視媒體對比微博這種新媒體來看(電視很努力了),電視還是完敗。無論是時效、更新速度、社會動員還是各種功能,新媒體打敗了傳統媒體,自媒體打敗了公眾媒體。
武漢大學傳播學教授沈陽在微博點評:博友和傳統媒體最早報道隔40分鐘,提示微博原生態報道的“黃金1小時”優勢;微博是“網絡人民大會堂”,關注角度豐富,從救援情況、尋人、民眾的高尚,到事故真相、歷史舊賬、問責等,“到了用網絡倒逼改革的時候了”。
體制內媒體的尷尬
與互聯網的迅速全方位報道相比,體制內媒體表現尷尬。一些全國性報紙,7月24日,對前一天的3個熱點新聞(溫州動車追尾、賴昌星引渡回國、挪威暴力事件)在首頁全部付諸闕如。
電視臺一邊直播西半球挪威的夏令營槍擊案,一邊用滾動字幕報道溫州火車災難;網友感慨,本著媒體人的民族情懷和新聞接近性法則,本該直播溫州而字幕報道挪威的。以至于一些資深媒體人著急上火:“官媒醒來!”央視今晚《新聞聯播》頭4條都是溫州火車事故新聞,得到網民認可。
知名網友“石扉客”嘆息:“網民們的徹夜不眠,溫州人民的血濃于水,這些熱血和關切,這些悲哀和憤怒,無法觸動他們分毫,連起碼的謙卑姿態都不會做出來……”網友張宏杰誠摯希望,這些所謂主流媒體不能是一架“與民眾,與世界,失去了對話能力甚至是理解能力的機器,你的悲傷和憂慮它聽不懂”。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在一篇“人民網評”中警告說:在諸多社會熱點問題上,網絡輿論“愈戰愈勇”,攪動社會人心;而一些官方媒體屢屢“失明”、“失語”,容易陷入新的一輪思想僵滯。“自為”的民間輿論場,時現亂象,網上謠言滿天飛,哀傷太多,戾氣太重;“自律”的官方輿論場,則常常趨于自我邊緣化,而政府的公信力持續流失而致貧血。
你我都是“乘客”不是“看客”
動車司機潘一恒在最后關頭緊急制動,胸口被閘把穿透,引起網民一片感慨唏噓。溫州市民為傷員踴躍獻血,一改溫州“炒房團”給人們留下的負面印象。
網友“我是李鴻文”寫道:在這排成長龍的獻血隊伍中,有些人正為求學、工作而焦慮,有些人對畸高的房價不滿,有些人還在郭美美事件后罵過紅十字會,可當另一些個體需要幫助時,他們義無反顧地伸出了援手。要建設社會,首先要“發現”社會,“發現”像溫州市民獻血的社會,發現上海大火中市民集體哀悼的社會。“社會是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與細節,是相互取暖、相互支持,是善意的豐富寶藏。”
網友沉痛表示:“到了打個雷就能讓火車追尾、過個車就能讓大橋垮塌、喝幾包奶粉就能腎結石的地步,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再置身事外。今天的中國本身就是一列在雷雨中行駛的動車,你我不是看客,你我都是乘客。”
目前活躍在微博上的最高層級官員蔡奇,在微博轉發議論:“這么大的事故,怎能歸咎于天氣和技術性因素?又該誰來埋單?鐵道部門應痛定思痛,從中汲取深刻教訓:鐵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傷不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