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年,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明顯提高,積極促進充分就業,五年提供100萬套保障性住房,城鄉居民年均收入增長8%,居民平均預期壽命接近82歲,文化教育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地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
基本實現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社區建設規范化、村莊管理社區化,基本形成社會組織“樞紐型”工作體系,基本實現各類人群服務管理全覆蓋。
完善基層民主自治,激發社會組織活力,強化各類經濟組織的社會責任,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完善志愿服務長效機制,健全社會協同機制,拓寬公眾參與渠道,使社會創造活力競相迸發。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積極倡導“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形成文明有禮、守法誠信、崇尚科學、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營造服務優質、秩序優良、環境優美的社會氛圍,創建生產安全、生活安寧、社會安定的社會環境。
完善群眾利益協調機制、群眾權益保障機制、社會矛盾調處機制、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不斷促進人際關系、群體關系、勞動關系、鄰里關系、家庭關系和諧,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如何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街道工作重心
轉移到公共服務
各級黨委要把社會建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調動一切積極力量參與社會服務管理。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動員組織社會力量有序參與社會服務管理。不斷深化街道(鄉鎮)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街道(鄉鎮)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來。
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村民委員會自治功能,實現基層民主自治與政府行政管理的有機結合。
依法保障群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支持、推動居(村)民依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
逐步打破戶籍界限
實現社保全面覆蓋
在試點基礎上,不斷擴大“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面。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十二五”時期,基本實現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構建城鄉一體化充分就業格局。合理調整收入分配制度,縮小城鄉、區域、行業收入差別。
逐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界限,構建“職工+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社會保障人群全面覆蓋、水平不斷提高。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著力解決保障性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
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在更高水平上促進和維護教育公平,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努力滿足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健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推廣“體育生活化”理念,完善基層體育設施,推進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
完善社會福利體系。以養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逐步拓展社會福利保障范圍,逐步提高市民福利水平,構建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體系。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專項救助相配套、臨時應急救助和社會互助為補充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培育慈善組織,拓展慈善募捐渠道,逐步形成方便快捷、公開透明的慈善捐助體系。
嚴格戶籍準入指標調控
完善居住證身份證制度
堅持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管人,努力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合理控制人口規模。嚴格戶籍準入政策和指標調控,優先引進符合首都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建立重大政策、重大項目和公共資源配置人口評估機制,加快建立人口安全預警機制,確保首都人口發展符合調控目標要求。
加強實有人口動態管理,逐步完善居住證、居民身份證制度,建立全市聯網、部門聯動、覆蓋城鄉的全員人口統籌管理信息系統。健全人口服務管理區域協作機制,做好流動人口雙向服務管理。加強和改進來京務工人員服務管理工作,努力解決社會保障、子女入學、醫療衛生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總結推廣“新居民互助服務站”經驗,建立健全青年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制,完善出租房屋集中管理等模式。通過建設國際化社區等方式,做好長期在京居住的外籍人員服務管理工作。
促進各民族大團結、不同宗教信仰群眾和諧相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居家養老(助殘)“九養”政策,構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
制定并試行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工作指導意見,構建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網絡體系,基本實現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全覆蓋。
推廣社區
常務會
在試點基礎上,逐步推廣社區居民會議常務會模式,逐步推進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工作。加強業主大會建設,強化社區居委會對業主大會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引導業主大會依法規范運行。
“十二五”時期,城市社區建設基本實現規范化。逐步實現城鄉社區建設一體化。總結推廣村莊社區化管理經驗,加快推進村莊社區化管理步伐,健全村莊社區化服務管理體系。
推進社會組織
直接登記
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積極穩妥地推進工商經濟類、公益慈善類、社會福利類、社會服務類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完善備案管理制度,逐步擴大社會組織備案管理范圍。加強對社會組織依法監管,完善社會組織退出機制。
積極穩妥解決勞動爭議,逐步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工會牽頭、多方聯動、重在調解、促進和諧的勞動爭議社會化調解格局。
推進網站
手機實名制
加強對網民心理和需求研究,利用博客、微博、論壇等開辦功能實用、服務便捷的專業頻道,豐富網上文化內容,提供優質信息服務。
以建立全市網絡發言人工作制度為契機,完善網上輿論引導機制。堅持依法管網,落實誰經營誰負責、誰接入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監管責任制。研究制訂試行辦法,逐步推進網站實名制、手機實名制,維護網絡信息安全流動。
及時處置
食品突發事件
健全食品藥品安全應急體系,強化快速通報和迅速反應機制,及時處置食品藥品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堅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綜合協調機制,形成政府、企業、行業組織、消費者和媒體共同參與的監管工作格局。
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與責任追究。完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行業監管、屬地監管責任體系,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總結提煉
北京精神
鞏固和發展“北京奧運精神”成果,總結提煉“北京精神”,凝聚社會力量,共同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深入開展“做文明有禮的北京人”主題宣傳實踐活動,推進公共文明引導工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干預機制,有效預防和減少極端行為。
征地拆遷勞動用工
完善利益平等協商制
注重傾聽群眾呼聲,全面了解各類群體利益需求,通過堅持實施政府辦實事工程等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征地拆遷、勞動用工等矛盾多發領域,依托政府相關部門、群眾組織、行業協會等搭建平等協商平臺,建立和完善利益平等協商機制,保障各方的知情權、參與權和平等對話權。
構建全面覆蓋的矛盾糾紛排查網絡,切實把絕大部分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在重大事項及相關政策出臺前,從合法性、合理性、可控性等方面進行科學、系統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最大限度地維護群眾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種不穩定因素。因未進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而引發影響社會穩定事件的,依法嚴肅追究主管部門、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責任。
非公經濟組織
黨組織全覆蓋
實現城鄉社區黨建工作全覆蓋,確保社區黨組織有專職工作人員、有辦公場所、有活動經費,著力構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格局。規范街道社會工作黨委工作職責和運行機制,并不斷向鄉鎮擴大延伸,逐步實現街道、鄉鎮社會工作黨組織全覆蓋。
加大在行業協會、社會工作事務所等社會組織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實現社會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實施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推進工程,探索不同類型基層黨組織設置形式,加大在產業園區、商業街、綜合市場等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探索商管協會、社區門店聯建等模式,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
社會建設
編制規劃
編制《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社會建設規劃綱要》,落實今后五年全市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任務。制定“折子工程”,落實工作責任制。完善檢查考評機制,每年實施檢查考評并形成督查報告,將社會建設考評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研究制定社會建設指標體系,推動社會建設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