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杭州人關注最多的,無疑是“最美媽媽”吳菊萍和妞妞了。在贊美、祝福之外,最近幾天微博上也開始出現一些新的思考。不同視角、不同觀點的呈現,或者有助于社會在感性之外多一點理性。
有國外經驗表明,若想民眾在遇險時“本能地”伸出援手,一靠好的教育,二靠常規練習,三靠保障機制。三者中,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尤為重要,若潛在的“吳菊萍們”都能得到妥善保障(可持續而非一次性),遇險選擇挺身而出就少了更多的后顧之憂,自然也會鼓舞這個社會出現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7月2日,“最美媽媽”吳菊萍奮不顧身接住不慎從10樓墜落的兩歲女童妞妞,這無疑是杭州市民近期關注和討論得最密集的事情。除了贊美、祝福和祈禱,近幾天來,微博上也開始出現一些站在不同層面思考的聲音。
比如,吳菊萍在過去十多天內輪番接受諸多媒體采訪、頻繁受到各方人士看望,我們是否忽略了她首先是個需要靜養的傷員?再比如,妞妞的不良癥狀盡管有所好轉,大家都期盼著她能逐步康復,但我們在做最好準備的同時,是否也做了最壞的打算?
這些聲音看似冷僻,其實尤需我們正視。在時間的河流上已漂遠的事情,我們無法推倒重來,唯有反省和反思;現在,我們得思考更迫切的問題:面對吳菊萍和妞妞,還能做點什么?
吳菊萍是我們身邊的英雄,也是她口中的“我是個普通人”。實際上,我們在被吳菊萍深深感動之余,也渴盼包括自己在內的身邊人,能有更多體現人性真、善、美的舉動。
這未必是要像吳菊萍那樣奮不顧身的義舉,很可能是鄰里之間的寬容與和諧、走在大街小巷時能助別人一臂之力的舉手之勞,甚至只是在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奉獻……社會就像一臺大機器,每個人都是機器的一個小部件,人人都履行職責、無愧于心,機器自然會順利運轉。
退一步來說,假如真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險情,我們能否做到像吳菊萍那樣?這是一個尚無法準確預知的答案,但有國外經驗表明,若想民眾在遇險時“本能地”伸出援手,一靠好的教育,二靠常規練習,三靠保障機制。三者中,構建完善的保障機制尤為重要,若潛在的“吳菊萍們”都能得到妥善保障(可持續而非一次性),遇險選擇挺身而出就少了更多的后顧之憂,自然也會鼓舞這個社會出現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而對于情況尚未完全明朗的妞妞來說,因為一次不幸,全杭州、全國甚至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了她,大家都為她祈福,期盼她康復,但我們在這方面只能寄希望于現代醫學技術。我們明白,新聞是有所謂“熱度”的——此時大家關注的熱點事件,彼時就可能被人們遺忘在角落。相對于速效的新聞而言,年僅兩歲的妞妞,人生之路還很漫長。她會康復到什么程度?未來的生活可能遇到哪些困難?能否僅靠父母之力就能快樂地度過一生?諸如此類的問題,不是杞人憂天,需要未雨綢繆。
人們往往在“消費”了一個新聞事件后,就逐步把關注撤離,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人性弱點。如果人們僅以“消費”的心理來面對“最美媽媽”,那么“最美媽媽”對于這個社會人性與愛的喚醒,可能行之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