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屏障防城市災害
時間:2011-07-14 09:13:52
昨日上午,全國政協就“加強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問題,邀請民政部、公安部、財政部等部門負責人進行協商,在全國政協十屆一次會議上,數十位政協委員紛紛就目前我國的城市災害緊急能力表示出極大的擔憂,并就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的必要性、緊迫性形成一致觀點:必須盡快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城市緊急救援機制,將災害可能帶來的損失減到最低程度,為城市打造安全屏障。另據國家民政部有關人士透露,今年將重點抓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市區范圍內的救災應急預案。
現狀
城市災害應急
能力太脆弱
據民盟中央有關委員介紹,隨著經濟和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城市發展已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城市規模不斷擴大,人口密集度很高,遭受災害的威脅形勢嚴峻,后果不堪設想。人為災害,如大規模停水停電,有害物質的泄漏、交通工具的中斷,極易引發城市的不穩定。城市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必須把重視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提到日程上來。
據了解,我國的城市化率目前已達到30.4%,城市發展進入快速增長時期。但我國城市遭受災害威脅的形勢十分嚴峻。資料表明,全國位于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的城市占城市總數的45%。全國70%以上的大城市、半數以上人口和76%以上的工農業產值分布在氣象災害、海洋災害、洪水災害和地震災害都十分嚴重的沿海及東部平原丘陵地帶。雖然城市災害的威脅正不斷加劇,但我國城市的災害應急能力卻十分脆弱。
委員們分析認為,造成我國大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薄弱的原因除了經濟實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之外,還有其他諸多原因。
———對城市化伴隨的災情認識不足,使大城市同時也承載的“市情”被人們長期忽視。無論人們主觀意愿如何,各種隨時可能發生的自然災害和認為災害,都是客觀存在的城市市情。推進城市化必須建立在這一市情之上,強化城市災害應急管理是城市建設必須面對的長期任務。
———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分部門、分災種的單一城市災害管理模式,造成城市缺乏統一有力的應急管理指揮系統,表面看起來各司其職的城市災害管理體系在面對群災齊發的復雜局面時,既不能形成應對極端事件的統一力量,也不能及時有效配置分散在各個部門的救災資源,造成“養兵千日”卻不能“用兵一時”的被動局面。
——在城市災害管理上形成的重救輕傷的舊觀念,導致在防災減災的物質投入上長期不協調,這使得有限的防災減災投入難以充分發揮作用,又弱化了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的建設,使城市在應對極端事件打擊時更加脆弱。
建議
政府要對企業
投入作強制要求
民盟中央的委員建議,在立法上,委員們認為要盡快開展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的立法研究,構建我國應對和處理城市危機事件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整合資源的問題上,委員們認為政府始終要發揮主導的作用,構建全社會統一的災害管理指揮、協調機制,形成城市災害應急管理的合力。
首先要設立全社會的災害管理的總體發展目標,綜合運用工程技術及法律、經濟、教育等手段,全面提高城市的災害應急管理能力。其次要從城市社區抓起,建立多層次的城市災害管理和救援體系,制定科學的應對城市各種極端事件的緊急預案,再次是強化城市重點災害源的管理,在關注以往發生過的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生態環境災害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應對城市信息災害、城市恐怖襲擊災害、城市經濟恐慌等新的災害源,重點放在綜合災害的防治上。
在資金的投入上,委員們說應該探索市場經濟運行條件下城市災害管理的運行機制。建議各級政府對企業在這方面的投入作出強制性的要求和規定。在各項工程建設中,無論投資主體是誰,都要按國家要求,把防災減災納入工程設計,將所需資金納入概算預算,用制度和法規保證防災減災工程的投入到位。
聲音
馬凱梅(暨南大學建筑設計所)
城市發生事情,市民最希望知道其嚴重到什么程度,怎么預防。而目前來看,很多時候都是市民采取自救的辦法,結果導致一系列問題出現。應該轉變傳統觀念,健全信息渠道,建立嚴格的匯報制度,第一時間掌握事態真相,并視民眾的知情權,及時有效地發布主流信息,如實公開真相,引導民眾,安定民心。
要建立嚴密預警系統,對可能出現的險情,一旦發生災害事件,要馬上爭取上級及各方面的幫助(包括人力、物資等),采取其他方面的緊急措施,請有關方面專家出面提出合理措施,并迅速通過媒體及單位、社區、街道傳達,幫助民眾應對。
陳益群(民進中央)
建議中央和省政府要建立對付突發事件的指揮中心和協調機構。在黨委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公安、民政交通、物質、衛生、宣傳等有關部門和駐軍部隊建立常設的領導指揮中心。創造條件,組建搶險救災的專業隊伍,有一定的機動能力,未雨綢繆,做到隨時拉得出隊伍。
應對各種災害,突發性事件,要有各種應對的預案,如應對生物生化的恐怖破壞、應對電子信息系統的破壞,控制惡性流行性疾病等,要有相應的救援體系,平時要有一定的訓練和演習,做好必要的物資準備,做到有備無患。
對國民大眾要進行安全教育,通過各種媒體普及救災和自救知識,增強抗災救災的意識,一旦碰到突發事件,做到聽從指揮,臨危不亂。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緊急狀態法》,以規范各方面的職責和行動。
各部說法
民政部:
重點抓特大城市救災應急
結合城市災害管理特點,民政部重點要從制定救災應急預案、開展救災應急預案演練等方面下功夫,另外還要擴建救災物質儲備網絡,儲備必要物質,在目前全國現有的分布在沈陽、天津、鄭州、西安、成都、武漢、長沙、廣州物質儲備倉庫基礎上。擴充北京、南寧、合肥、拉薩為中央庫,適當增加儲備物質總量和品種。
在救災應急預案方面,今年要求沿主要江河縣級以上城市,地震重點監測區縣級以上城市全部出臺救災應急預案,地震重點監測區縣以上城市全部出臺救災應急預案,并根據各地情況和災害趨勢會商意見,重點抓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等特大城市市區范圍內的救災應急預案。
在組織城市災害緊急救援力量建設方面,將考慮利用市場資源,有救援需求,就有市場,通過政策引導和扶持,吸引民間資本建立專業的緊急救援服務企業,開拓我國緊急救援服務市場。同時以城市社區為依托,通過培訓,組成具有一定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的社區志愿者隊伍。
公安部:
當務之急成立城市應急處置中心
公安部認為整合社會資源建立城市緊急救援機制是重要舉措,建議成立城市應急處置中心,專門處置緊急突發事件、案件,多個部門實行聯動。
另外,公安部已牽頭協調15個部門,準備成立聯席會議制度,并起草了《全國應急處置工作部級聯系會議制度》意見稿,各成員單位提出指導意見,研究帶有普遍意義的問題和重大問題,協商處置意見,交流經驗,今年3月3日正式向國務院保送了請示件。
財政部:
加大救災經費保障力度
根據國家對反恐工作的重視,去年跟有關部門反復協商,在反恐工作經費上給予支持和保障。從今年已落實了3年之內反恐經費的1/3。加強對城市消防方面的經費的投入和保障。每年總共投入消防特勤部隊建設經費14個億,組建了30個大隊150多個中隊,有的城市還具備了直升機救援條件。
對城市災害應急能力的加強,財政部主要是將加強對中央本級各部門的資金保障,適當加大對地方經費保障支持的力度。
建設部:
建立災害人為損失查處制度
建設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已經制定了有關應急對策,2001年5月頒布了對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明確了在地震緊急時期,各部門的相應責任,同時也要求地方部門制定相應的預案。
根據國家反恐怖小組協調的有關精神,今年1月10日發布了建設部反恐怖工作預案。
衛生部:
社會人員要學自救知識
在災害的防、救過程中,醫院的介入十分重要。目前衛生部門制定了相關的急救預案和防病預案,總體來說還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335個地市級城市,2001年統計現有規模不等的地市級急救中心153家,有網絡覆蓋能力的市3家。其中配備了計算機指揮、定位系統的只有18家,加強院前急救需要進一步努力。建議加強社會人員和所有人員的自救、互救宣傳,運用基礎知識來減少傷害。
中國地震局:
組建了地震緊急救援隊
一個城市抗御地震災害的能力十分重要,加強大中城市減災工作一直是地震局工作的重點,2002年4月正式成立了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中國地震局開展4方面應急工作:法規建設和組織建設,正在起草地震應急救援條例;形成了監督檢查制度,不定期開展應急檢查;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建設,國務院抗災地震指揮部已正式投入使用,重點地區也建立各市的指揮系統;已組建好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初步具備了參加國內外地震災害緊急救援能力,已參加新疆大地震的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