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養老保險三支柱存在很大壓力
時間:2022-04-18 12:04:34
據新浪財經報道,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44期)中國社會保障報告:現狀評估與高質量發展于2022年4月16日舉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上海社會保障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汪泓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汪泓:我主要圍繞三個問題討論。
一、社會保障是共享國家發展成果的制度安排,它也的確是我國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脫貧幫困當中,走到一個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認為,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一種重大安排,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制度安排和政治優勢,的確也是促進了和經濟的關系,使得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成果的一個重要制度安排。所以,對治國安邦、對于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發揮了作用,使得全體人同心同德共同奔著小康社會和共同富裕不斷提升幸福感。所以,它在完善制度當中,從覆蓋面、城鄉統籌、公平統一以及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筑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方面,促進高質量發展方面奠定了堅實基礎。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社會保障是共同富裕的基礎,是托底的,共同富裕也促進了社會保障高質量、可持續、上水平的發展。
從今天討論的主題來說,社會保障對共同富裕的作用,首先社會保障設計有一個不斷的制度建立、制度設計和制度優化的過程。構建了一個很完善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使得我們能夠邁向高水平、高質量發展的社會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制度保障的基礎。之后我會從五個方面分析。也就是說不斷提高水平、不斷提高覆蓋面的過程中,推進了全民共享的水平和覆蓋面。
它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在社會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提升共享的份額。因為籌資的機制,籌資的層次,完善社會福利待遇的調節機制,特別是剛才鄭教授談到的政府對社會管理的能力,什么該托底,什么該保障,什么應該堅決的維護,以及什么樣的一些內容,怎樣的內涵應該是交給市場機制去做的,有的時候政府不托底不包,不建立這個制度是根本不可能維護社會整個良性的運行。但脫離了市場的主體和運營體系,也必將帶來一個有限責任政府變成一個無限責任政府,而使得人們整個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合力性的凝聚力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這方面我們今后來研究。
從共同富裕和社會保障的構建來看,逐步認識到制度化建設還要加上籌措的方法、籌措的手段,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33.520, 0.98, 3.01%)、新科技對我們帶來的支撐。剛才鄭教授講了一點我非常贊同,現在有錢、有保障是一個重要方面。但沒有了養老的社會服務,那就是成了我們看得到而享受不到的資源。所以,服務均等化,現在我們提出了老年金融,老年養老,老年服務,老有所養,在這當中,的確要體現養老水準、養老服務和養老整個感受度的提高。包括現在新技術的互聯網、區塊鏈、民生治理的信息化的應用,以及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平臺的構建,對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都提出了很好的平臺和載體。
這幾年,我們在社會保障的構建方面還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第一,在社會保險的五大險中,還不包括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等等。1993年,上海開始建立基本養老金,到目前為止全國實行基本養老金統籌,這個進步是非常大的。因為2019年,我們就看到國家建立了統一的社保平臺,2021年底參保人數達到了10.29億,我們職工的參保人數是4.3萬億,拿到養老金也在3億人。所以,整個的參保率達到了73.21%,作為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能夠有10億人口參保,當然這里面之后要講到問題,有水平高低的不同。所以,我們也看到2025年能夠實現參保率到95%,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養老金全國統籌。
第二個在三醫聯動上,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基本的醫保覆蓋面擴大到96.8%,特別是困難人群和貧困人群覆蓋率達到了97.8%,保障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怎么解決,對于大病慢病常見病,有很多過去昂貴的、又是需要積極的病種的昂貴藥品,現在逐步納入到了醫保范疇中,比如,腫瘤。因為我自己也有切身體會,一些很昂貴的藥,過去要7萬、5萬、3萬,現在全部納入醫保,個人在7萬、5萬的基礎上,個人只要付3千到1千。國家整個的藥品采購制度也大大的改進,雖然大家在討論中也講到它各種不完善的地方,就像鄭教授說的要逐步完善和改進的問題,但是很好的保障了老百姓(33.450, -0.12, -0.36%)看病貴的問題一定意義上得到了解決。而且疑難雜癥在全國各地看病,像北上廣這里,包括全國各地大病醫療費報銷比例,全國統籌轉移支付比例達到了20%。所以,我認為養老覆蓋面和醫療覆蓋面(的擴大)。
一是失業保險上也有很大的提高,比如失業率始終認為政府重要的一個衡量,對全體有勞動能力人員的一種保障措施。所以,總理在報告中,每年都會說失業率控制在5%左右,今年是5.5%。出臺了一系列的失業保險的政策,對招困難人群的單位可以有36個月的社保補貼。給困難家庭創業一次性補貼。對深度貧困地區的失業率有補社會最低工資的90%。對于405060人員有專門的政策來積極的補助。所以,這是一系列的政策的出臺。
二是提高了穩就業的力度,中央再三研究,和各個體系各大部門,對大學生就業、對退伍軍人就業、對殘疾人就業,對困難家庭一個人沒有工作的,因病致貧的家庭,失去生活能力的家庭都予以了重點政策的扶持。
第四點和第五點我簡單說一下,對生育保障政策的擴大,新增了三類人群納入。還有國家對三孩生育政策,以及給予稅收補貼上的優惠,三歲前孩子每個月一千元的減免扣除等等。特別是在靈活就業方面,剛才看到大家也提到了工傷保險的問題,靈活就業也納入到工傷保險覆蓋面擴大的范圍,包括外賣小哥、網約司機等等,為新就業平臺開放了新型工傷保險。對于覆蓋面,在工傷方面水平還是有提高的。比如把鄉鎮企業個體戶都納入到工傷保險的范疇中,所以,社會保障對共同富裕,從社會保險的五大保險中,這些年的制度安排上是做了大量的努力和大量的工作。所以,它是共同富裕的基礎,共同富裕的保障,是共同富裕水平提高的一個個臺階。這是我的認識。
二、在社會保障發展過程中,這個體系推進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兜底中,還存在哪些關鍵性的問題,鄭教授提得非常好,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首先,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在推動制度安排中,還有一些問題。
1、比較重要的一個方面的挑戰,現在提出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難度比較大。因為我國幅員遼闊,南部、東部、北部、西部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一個區域不代表全國。所以,我們碰到一個問題,養老金在全國統籌中難度很大,全國做到區域統籌和省級統籌,交繳比例,社平工資標準的參照難度非常大。接下來南高北低。南邊企業交繳率比較低,東北企業交繳率比較高。國家統籌后,這部分要共同富裕的話,就要統一標準。從養老金參照的社平工資看,比如上海地區和長三角明顯高于國家的社平工資,北方和西部的明顯低于國家的社平工資標準。因此對中央地方兩級的積極性,怎樣提高整體的水平都帶來了挑戰。這是全國統籌難度很大的問題。
2、城鄉之間的差距。現在我們有不同的層面,高收入者交繳率30% 就封頂了。實事求是說,我到中歐以后,看到教授們交的稅收是不小的,45%,但社保是封頂的。稅收制度會轉移到政府的財政注入中,但我們在社保上還有那些高收入的人群,當然我們還有很多外籍教授不是參與本地社保的,但我是指我們的員工或者其他中國籍的教授,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機關事業單位保障的養老金替代率是90%,甚至是100%-107%,而企業的替代率只有40-60%左右。再講到第三個層面,就是剛才講到的城鄉居民投保低,參保低,同時最后保障水平很低,這樣也形成了差距。第四個層面是對于一些靈活就業人群,快遞小哥、網約司機、平臺主播,不管他收入高低,但還沒有很好的納入到社會保障的基本的平臺上去,和他現在在城市工作和運行的情況來說,沒有把他的實際貢獻、和他交繳和以后養老金的保障有機的結合,這是第二個問題。
3、構建養老保險的三支柱中存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來說,替代率總體在60-65%左右,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率下降,以及人們的社會經濟養老水平,醫療科學水平的提高,壽命延長是肯定的。現在全中國達到77.9歲,78歲,上海達到84歲,女性在50-55歲退休,男性60歲,國家已經制定了延遲退休年齡的法定制度,但是在落實和推進中,還需要加大力度,不是試點,而是全國加大推進,不然養老金接續量是不夠的,現在我們保證的是一年都不到的水平,我是講整個的接續量。當年收入6.3億,支出6.3億,那怎么保障呢?現收現付制的話,總體保障水平的可持續性受到一定的影響。第二支柱的比例也太低了,交繳中事業單位公務員單位比較好,但企業單位現在只有2700萬人,所占比重是0.5,所以在整個社會保障三支柱中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個人帳戶的建立是黨中央國務院做出的決策,這非常好,但怎樣調動個人帳戶建立和個人養老金全生命周期,養老的理念從年輕人抓起,很多專家都提出了是默認制度,或者在整個制度設計和交繳方面,把一支柱做大做強,二支柱作為重要補充,三支柱作為提升水平,這樣才能把共同富裕的水平提高,蛋糕做大的情況下能夠做好。還有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群應該建立比較好的養老金接續交繳制度的銜接,他們在當地或城鄉參加了居民社保這塊的水平比較低,能否有效的把他現在在崗位上就業的個人帳戶和單位交繳有機結合起來?因為我們家有兩個90后,我父親94歲,我母親92歲,我們用了兩名服務家政人員都是從公司派來的,但我問他們,他們公司都沒有給他們交繳養老金,這個問題大了,他們掙的錢就是為了后面養老看病的。整個這類人群達到了3億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三、最后談一下和經濟發展的關系。
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的關系非常重要。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社會保障一定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社會保障能夠有效促進共同富裕,能夠在托底時不至于發生貧困而沒有保障,使得貧富差距的矛盾能夠逐步縮小。但現在看,社會保障在整個社會經濟過程中,為勞動力的健康就業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為高質量發展和經濟形態提供了支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勞動力供給和總需求之間進行了很好的調整。
有利于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和轉移支付,能夠使得全球勞動力市場有效配置和自由流動,使得物質資料,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和諧發展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對社會保障起到了重要壓艙石的作用,經濟發展決定了社會保障的水平。我有一段本來想講一講國內和國外的發展制度的情況,時間關系這里不多闡述了。經濟的發展也決定了社會保障制度的高質量、上水平的有序發展。所以,在整個發展過程中,我們要真正做到統籌兼顧、有機聯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兩者有序發展才是共同發展,從而促進進一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能夠充分彰顯,使得中國社會保障的中國方案能夠更加完善,我就談這些認識和體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