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教授何文炯:社保待遇出現非理性增長,應降低社會保障的戶籍關聯度
時間:2022-04-18 11:56:38
據新浪財經報道,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44期)中國社會保障報告:現狀評估與高質量發展于2022年4月16日舉行。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出席并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何文炯:我簡單談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社會保障跟共同富裕的關系
我理解,社會保障核心要義有兩個,一個是富裕,一個是共享。說通俗點,老百姓(33.450, -0.12, -0.36%)說的話就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社會保障制度如果是有效的,它不僅能夠促進共享,而且能夠通過促進經濟發展來實現富裕,實現共享。所以,我們講加強和改進社會保障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具體行動。
1、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反貧困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消除貧困是實現富裕的第一步。
2、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為社會成員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從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是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
3、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財富不斷積累,這是有利于做大蛋糕的。
4、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促進社會財富共享,能夠改善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能夠縮小貧富差距,這就是促進分好蛋糕。
5、社會保障有基本保障和補充保障兩個層次,這跟我們講共同富裕是不矛盾的,因為我們共同富裕講的是在普遍富裕基礎上的差別富裕。其中,普遍富裕的標準至少是基本公共服務,而基本保障是屬于基本公共服務中的一塊,它是人人享有的一種國民權益,所以人與人之間大致相同,但補充型保障是可以有差異的,要滿足多樣化的要求。這種多層次的保障體系的建立與完善在本質上是與共同富裕的目標的實現相協調的,這就是我們講在社會保障領域也有對風險保障的激勵機制。所以,社會保障和共同富裕間有重要的關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社會保障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實現了社會保障制度轉型和惠及范圍的擴展,從而促進了經濟發展,也促進了社會發展成果的共享。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社會保障領域還存在一些缺陷,這種缺陷與共同富裕的要求是不完全適應的,比較典型的是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社會成員的基本風險保障不到位。比如醫療,現在醫療領域還實行的是基金責任封頂制,不是個人責任封頂制,所以它必然會產生貧困,老年照護保障不足,兒童福利不到位,家庭負擔也很重。
2、某些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不強,我國目前地位越高收入越多,保障越好。整個社會保障體系對于收入再分配的改善貢獻不夠,收入再分配效應不夠理想,某些項目甚至產生負面的收入再分配的效應。
3、某些制度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比如勞動力市場變化了,非正規就業人群在擴大,但是非正規就業人群要參加勞動者的社會保險制度很難。還有社會保障部分項目待遇領取是以戶籍為基礎的,和戶籍關聯度很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要加強社會保障,實現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需要實現社會保障與共同富裕的進程相適應,我們一定要夯實社會保障的基礎,使共同富裕能夠穩步推進。
要緊扣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持續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設與共同富裕進程相適應的社會保障制度,具體看有三個要點:1、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反貧困功能。特別是在醫療保障領域和養老金領域。2、增強社會保障制度的收入再分配功能。這主要是靠制度設計的改進,通過優化社會保障資源配置來實現,要讓社會保障資源更多的向農村,向農民,向欠發達地區轉移。3、增強社會保障體系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這種適應包括剛才講到的勞動力市場的變化適應,人口結構的變化的適應,人口流動趨勢的適應,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這是第一點,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二、現代關于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解決一些關鍵性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最近二十多年,我國在社會保障領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可以說事業發展很快,某些項目的規模已經到了全世界最大,因為我們人口最多。但整個體系還不夠完善,運行質量也不高,所以,我們想辦法提高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質量。
這里有一個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質量要有一個標準,我理解這個標準有三個詞: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有效率。這是衡量社會保障體系質量的三個維度。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抓住一個關鍵,關鍵是要使得基本保障制度優化。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到今天,到了一個系統集成階段。所以,我們在系統集成過程中要進行整體性設計,我們要充分肯定前面的成績,但也要看到現在存在的問題。具體有三個方面。
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從兩個視角看,從縱向看,基本保障和補充保障之間結構不合理,這個結構,關鍵是基本保障制度的定位要準確,保障標準特別是待遇標準要適度,要讓老百姓有穩定的預期,從而增強對社會的信心,增強對國家的信心,同時增強個人獲取補充性保障的內在動力。從橫向看,基本保障項目制度的完善一定要作為重點,項目體系要完善,比如有些項目,失能老人照護保障制度、兒童福利制度是缺失的,這里強調的是社會公平,強調人人享有基本保障。
2、要改進基本保障的制度設計。這里要強調公平性和可持續性,以及它的運行效率。這里重點要保幾點,一是注重保障待遇的適度性,社會保障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這四個關鍵詞中保基本是最核心的,只有保基本才能全覆蓋,只有保基本才能可持續,只有保基本才能多層次。所以,這里要強調保障待遇的適度性。二是注重增強互助共濟性。社會保障是一種公平機制,所以要增強互助共濟性,增強再分配的功能。增強籌資的均衡性和合理性,要讓社會成員合理負擔社會保障的成本。三是創新管理機制,社會保障運行機制,重點一個是社會管理機制,這里不多說了,現在我國進行了重大的改革。二是相關服務要改進。社會保障相關服務有哪些,主要是醫療、教育和照護服務,社會保障制度目標的實現要依靠醫療、教育、照護服務等等相關服務提供才能實現。
三、今天是經濟論壇,最后一點簡單談談社會保障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如何實現兩者相得益彰,我體會是這樣的。
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雖然實行社會保障制度需要相應的成本,但是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能夠帶來更大的收益。為什么這么說?
1、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有益于社會穩定,能夠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所以,社會保障是國家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基礎性制度安排。
2、經濟學家都知道,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無論是經濟發展還是社會進步,主要依靠人力資本積累。依靠人的勤勞與創新。在這個時候,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為勞動力再生產的每一個環節提供有效的風險保障,從而有益于增加人力資本積累,并且創造更加公平的發展機會,因而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有利于經濟持續發展的。
3、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能夠促進消費,從而促進經濟增長。如果社會保障制度設計合理,并且運行有效,每個社會成員對他未來的生活就會有信心,也會相應增加消費。社會保障制度的運行結果往往是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能夠得到更多的幫助,包括資金給付、物資供應和服務提供,這些將直接提升低收入群體的現實消費能力,比如貧困者、受災的人、老年人、病人、失能的人,失業的人,因此,合理而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它的有效運行將增加全社會持續的消費,這是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關于這一點鄭功成教授帶領團隊與國際勞工組織有過系統的研究,無論是中國經驗還是世界實踐都證明了這點,當然中國經驗是指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
就當前中國現實而言,社會保障制度與經濟發展還有一些不適應的地方,因此,要通過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來使它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重點有這樣幾件事情。
1、面向勞動者的失業的職工社會保險制度,能夠使它與勞動力市場變化趨勢相適應。因為現在是不適應的,所以大部分的非正規就業群體難以進入職工的社會保險體系,反響最強烈的是新業態從業人員的職業傷害風險比較大,但他們無法進入現在的工傷保險體系,因而缺乏應有的職業傷害保障,這就表現出現行社會保險制度滯后了,不適應了,所以要做大的改革。
2、社會保障領域的許多項目是以戶籍為基礎的,也就是說只有具有本地戶籍的居民才能夠享受這些保障待遇。所以,使得這種制度安排,使得非戶籍常住人口難以在他的實際居住地得到應有的社會保障制度,所以,我們提出要降低社會保障的戶籍關聯度。
3、許多企業普遍反映現在社會保險費繳費負擔過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之間的不適應,同時,也是在人口學當中講到的代際沖突的一種表現,造成這種狀況主要是某些項目制度設計存在缺陷,運行過程也有問題,其中重要的一項是社會保險待遇的非理性增長,尤其是前些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增長過快,不僅導致基金收支難以平衡,而且在部分社會成員當中形成了非理性的預期。所以,一定要保持社會保障待遇的適度性。
4、現在中青年家庭在養老和養孩子方面負擔比較重,不僅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且影響他們參與社會勞動的效率,這種狀況意味著全社會的運行效率不高,所以,需要在進一步明晰家庭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加強社會化的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以及相關的服務,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需要加強老年照護保障,健全兒童福利制度,使兒童福利制度從僅僅面對特殊困境兒童這個群體擴展到全體兒童,使得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使得它與經濟發展能夠相得益彰。
我就說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