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在其他國家都不乏成功的模式,而在中國,保障房卻一二再再而三受到質疑。究竟是什么原因? 仔細想來,公眾所批評的不是保障房,而是在批評政府。 在現階段,中國基尼系數突破0.5的國際警戒線的情況下,政府推出1000萬套保障房,解決一些急需要住房而又既租不起更買不起的群體,無論對誰都有好處。就我來看,保障房至少有以下效能:
一、調節市場供求關系,解決燃眉之急。這么多年來,政府在房改的政策上基本是失敗的,沒有一個國家依靠房地產來拉動經濟,尤其是住宅產品,首先是解決居住問題,而現在為了錢,什么臉面、什么法制、什么法規,統統棄之腦后,導致強行拆遷、破壞耕地、毀農民家園,無所不用其極,令人發指,還拒不改正,那你究竟想干什么? 有的人搬出印度、巴西的例子,我最近在寫作《中國通脹全球通縮》這本書時接觸到,2010年印度整個房地產占GDP只有1.1%,巴西只有1.7%,相比中國的15%要少將近10倍以下。而且,還把他們最高房價來和我們的均價做對比,為什么不把印度最高房價去和北京釣魚臺7號相比,30萬一平方米,你在印度找得到嗎?迄今資料上,我沒發現。
這些且不說,這么些年,推出的住宅根本就不是針對中國城市居民實際購買力,總供給與總需求完全脫節,全國660個城市,造成空置住宅從2009年的6540萬套,一躍到現在的突破1億套。試問,中國有多少土地資源可以閑置和浪費?你現在土地不夠,就去拆農民的房子,去搶占農民的耕地,你這不是對民族的犯罪嗎? 所以,政府現在來限制商品住宅的開發,推出保障住宅,實在是無奈之舉。從積極的方面想,一線城市限購,把年輕白領、農民工群體全部限制在買房群體之外,那么,建一點保障房解決他們住的問題,起碼讓他們能夠創業能夠安居,以圖來年進行改善。應該說,只要他們在開始納稅,就應該有一個居所,這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所以,保障房應該發揮的是這個功能,可以解決這些人的燃眉之急。
二、保障房的供給是真正的有效供給。沒聽說過那個政府多建保障房都會受到開發商的惡意攻擊,這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當年在香港,董建華特首在住宅房價上漲時,一下推出8.5萬套公屋,也就是香港的保障房,房價應聲而落,一年跌去50%,能說保障房調節市場的效能微弱嗎?不可能。問題就在于,保障是不是在真正解決有效供給。 在一二線城市,主要是兩大群體的住房存在問題,白領階層和農民工階層是一大群體,城市貧困人口為一大群體。這兩大群體的安居問題解決得好,有必要建那么多房子嗎?
到美國的西海岸去看一看,那么人口的密集的城市,那么高度發達的城市,那么多白領云集的地方,他們建了那么多房子嗎?沒有,到處鳥語花香,綠蔭蓋地,哪有北京上海這樣,走路散步都沒地方。 美國的經濟適用房,也就是保障房可以覆蓋85%的社會群體,但是,在西雅圖,我們看得到是,很多能夠購買經濟適用房的美籍華人,都會自己去買別墅,而不會占一套經濟適用房,因為你占了一套經濟適用房,你的別墅就要繳納更高的持有稅。一下就解決了住宅浪費的問題。那有什么困難? 所以,保障房備受詬病,并不是保障房本身,而是,保障房在中國變成壟斷企業和政府官員尋租的工具,而這兩大群體恰恰是中國占有住宅最多的群體之一。 現在我們來看看問題。
一個問題是北京的部長樓。有一次我和龍永圖一起在中央電視臺做節目,我問他的住房情況,他解釋說,部長們很簡單,他們最早的部長樓基本都有200多平米,開始只要交租金,后來房改由個人買下來,相當于只要出建筑成本價。那當然是皆大歡喜的事。對他們部長來說,這也是應該的,是時代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政府一面高唱住宅商品化,而部長樓卻沒有少建。這就造成了,所謂的住宅商品化是對平民的商品化,對高官還是以前的福利房制度,自己只要交一點建筑成本。這個差距在今天來看,一下就拉大了,造成了整個社會在住房制度上的不平等。因為一套部長樓在北京都是好地段,很多現在值1000多萬。試問,有多少人終其一生可以賺1000萬?
第二個問題是既然高官們采取這種辦法建房子,那么,央企、壟斷行業一股腦的采取這種辦法。在房改前沒有問題,房改后還這么做,那么,住房制度上的不公平就在更大的范圍蔓延。時至今日,全社會財富分配制度崩潰,造成了貧富的差距迅速擴大,基尼系數迅速竄上0.5的國際警戒線。有錢的人想更多的錢,有權占房子的人想更多的房子,供求關系從此失衡,住宅永遠不夠。
第三個問題就是政府推出1000萬套保障房,究竟是給誰的,要達到一個什么目標,沒有弄清楚?比方說,北京,現在在北京納稅的短于5年的白領、農民工和貧困群體究竟有多少,可以解決多少,這個,應該向社會解釋清楚,以確保這些保障房確實分給這些急需住房的群體。他們安定了,社會安定一半,就不需要每年花那么多維穩費。你每年花5000多億對付老百姓,不如切實花點錢解決實際問題。把這些問題向社會傳達清楚了,而實際也是這樣做,政府的信譽還可以挽回一點。 所以,必須從源頭解決高官和壟斷企業員工住宅商品化的問題,不允許自己建房子。既然住宅商品化,那么,人人都要一樣商品化。這樣,政府的保障房才不會招致這么多的詬病,因為這樣做,保障房才是真正的保障房。否則,一旦被淪為尋租的工具,建的越多問題就越大,最后無可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