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破解城市“成長的煩惱”。今年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城市更新”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至此,城市更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為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7月3日,在中國生態農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生態農業產業協會黨支部書記、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劉首文帶領下,中國國際城市化發展戰略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蔡義鴻,浙江眾安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溫州分公司總經理喻彪彪、運營部副總經理楊佳盛等一行人,走進浙江溫州實地考察當地的城市更新。
第一站,走訪紗帽河。
紗帽河街區由紗帽河、第一橋、登選坊、柴橋巷、高公橋等巷組成,相鄰于五馬街,長約270米,寬10米。紗帽河街區改造隸屬于溫州解放街和五馬歷史文化商圈南片區二期改造提升工程。
走進汲云澗,原清代舉人呂渭英的宅邸,映入眼簾的古琴、綠植、花草,古韻與生機相融,墻面上的書畫盡顯設計匠心,仿佛回到了舊時光。
軒窗避炎暑,翰墨動新文。懶散的坐在這里,時光沉淀的木質味從窗戶里散出來,訴說著遙遠光陰里的故事。
將于10月1日正式開街的紗帽河項目,規劃了“四軸、八景、三十二碎片”的開發格局,力促五馬步行軸線向周邊紗帽河、柴橋巷等拓展延伸。同時在紗帽河植入水井等景觀元素,重拾吳百亨故居、夏承燾故居、馬增記商行等重要文化節點的歷史記憶,實現街區的整體更新。
紗帽河作為溫州古老街道之一,宋元明時稱“雙桂坊”,清代改稱紗帽河,因巷中有一條小河,中間廣闊成正方形,兩端狹長,類似古代官員戴的烏紗帽,故名紗帽河。
重視古城保護,同時保持古味又與商貿休閑功能融合,這里意在成為人們了解、體味溫州文化,休閑娛樂的一個好去處。
隨后,一行人從得勝橋到南塘坐游艇看溫州的日新月異。
在碧波蕩漾的江上暢游,景物從眼前飛馳而過,心情非常的放松愉悅。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日落看歸鳥,江澄羨躍魚。
眼前是美不勝收的景色,腳下是隨風泛起漣漪的江水,換一種角度看溫州,感受這座城市別樣的魅力。
夜幕降臨,一行人來到甌江光景碼頭,看一場燈光秀,感受甌越文明。
燦若繁星燈火輝煌星棋布稠,毆江水被五顏六色的燈光秀染成了畫家桌面上的調色盤,用絢爛燈光演繹獨具的溫州特色。
群山變身恢宏幕布,光影倒映在廣闊江面,生動展現我黨的光輝歷程,跨越百年,重溫歷史,感受百年輝煌。
夜色闌珊,火樹銀花。運用現代光束與山中的水墨燈光交相輝映,傾情刻畫出一幅濃墨重彩的靈動畫卷,咫尺之幅,如閱江山千里。兩岸一座座亭臺樓閣記錄著甌江歷史。
溫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素有“東南山水甲天下”之美譽。溫州古為甌地,也稱“東甌”,唐朝時始稱溫州。
正在飛速發展的溫州,五六年前路面坑坑洼洼,環境臟亂差,現在已經徹底解決了這些細節問題。如今城區道路整潔,河流干凈,高樓氣派,綠化濃密,儼然一副大城市的氣派。
此次考察大家對溫州開展的城市更新頗有感觸,對溫州也有了新的認識。最后劉首文總結道,鄉村復興應肩負三大使命:一是堅持文化自信以追求鄉村價值,這是使命力量之源;二是堅持承傳與弘揚傳統文化以重塑新型城鄉關系,這是使命立意之根;三是堅持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以促進“三個融合”,即產業融合、區域融合、文化融合,這是使命發展之基。
而城市更新改造工作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歷史文化既要保護還不能影響當地村民的生計,一定要在保留當地的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還要進行活化,保持活力。通過城市更新盤活存量資源,促進產業轉型和培育產城融合新業態,優化提升城市形象和改善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