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改委、自然資源部日前印發《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提出到2035年,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
規劃明確了四方面基本原則: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遵循自然生態系統演替規律,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避免人類對生態系統的過多干預。
——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難點。著眼于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質量,聚焦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重點區域,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堅持陸海統籌,妥善處理保護和發展、整體和重點、當前和長遠的關系,推進形成生態保護和修復新格局。
——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理念,遵循生態系統內在機理,以生態本底和自然稟賦為基礎,關注生態質量提升和生態風險應對,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科學配置保護和修復、自然和人工、生物和工程等措施,推進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
——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建管機制。堅持依法治理,深化生態保護和修復領域改革,釋放政策紅利,拓寬投融資渠道,創新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提高全民生態保護意識,推進形成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長效機制。
規劃提出,到2035年,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濕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服務功能顯著提高,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實現良性循環,國家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基本建成,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基本繪就。森林覆蓋率達到26%,森林蓄積量達到210億立方米,天然林面積保有量穩定在2億公頃左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60%;確保濕地面積不減少,濕地保護率提高到60%;新增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積5640萬公頃,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海洋生態惡化的狀況得到全面扭轉,自然海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占陸域國土面積18%以上,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得到全面保護。
規劃稱,要立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準確聚焦重點問題,明確階段目標任務,科學把握重大工程推進節奏和實施力度,促進形成可持續的長效建管機制。2020年底前,由相關部門依據本《規劃》編制各項重大工程專項建設規劃(詳見附件,重要政策、重大項目、重點工程按規定程序報批),與本規劃形成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1+N”規劃體系;2021—2025年,著重抓好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重點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等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解決一批重點區域的核心生態問題;2026—2035年,各項重大工程全面實施,為建設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堅實生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