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關于雙一流名校大學畢業生入職房產交易公司當中介的新聞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而入職當房產中介的這些大學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都表示,擇業時固然有就業壓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個人職業興趣和市場選擇的結果。
眼下正是2020屆大學應屆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期。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今年874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顯嚴峻。為了盡快化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穩就業的政策措施。但是,在此過程中如果只有政府“一頭熱”,想要在短時期內取得效果顯然是不現實的。大學生自身作為就業的主體,也須積極行動起來,主動迎接勞動力市場變化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積極的變化。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式的考公務員、進國企或者進有編制的事業單位是許多大學生求職的首選。雖然說這些“鐵飯碗”或“準鐵飯碗”的職業依然還有很強的吸引力,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市場化就業受到大學生的青睞。特別是那些名校大學生,也紛紛在市場化就業當中一展身手。
從早年引起社會轟動的“北大畢業生賣豬肉”,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名校畢業生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更感興趣的行業上,比如去當普通銷售人員,到基層當中小學老師,甚至還有趕潮流當起“網紅”的,而這種現象已經日漸平常,大可不必驚訝。事實上,如今選擇市場化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已經占據了絕大多數,這不僅僅是因為傳統的機關事業單位的編制由于機構改革而呈總體縮減態勢,也與大學生的就業心態發生變化息息相關。
由名校大學生當房產中介給我們的啟示還不止這些。事實上,在疫情沖擊之下,我們創造就業的空間依然還很大,特別是高端的服務業上。即便是看似簡單的房產中介,也正在走出過去的門檻低、素質差的職業形象,轉而在實現更高品質生活的過程中對高素質人才產生了旺盛的需求。比如一些知名的房產中介公司已經對應聘人員的學歷作出了本科及以上的要求,而更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又會對公司的聲譽及業績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職業本身并無貴賤。我們的社會應該越來越接受“職業平等”的觀念。不是說大學生去當諸如房屋中介或者普通銷售員就低人一等。古人云:“行行出狀元”,無論何種職業,只要是合法的市場需求,能夠實現個人的理想價值,就應該得到所有人的尊重。這不僅僅是“勞動光榮”的具體體現,也是勞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要求。
(作者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