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銀行深夜道歉了,稱已將涉事支行行長撤職。5月7日凌晨,中信銀行在官方微博上發布了致歉信。中信銀行表示,中信銀行員工未嚴格按規定辦理,向上海笑果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供了王越池(藝名“池子”)的收款記錄。中信銀行已按制度規定對相關員工予以處分,并對支行行長予以撤職。
中信銀行動得快——處分快、撤職快,道歉快。即使深夜,也要以宇宙速度來處理。可見中信認識到了這一事件的嚴重性。如果是在歐美,這將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法律訴訟。
隱私數據泄露已成為互聯網時代全球重大的社會問題,嚴峻現實要求我們必須對此做出回答。近年來,隨著大數據運用的日益頻繁,技術日益成熟,隱私數據的泄露到了觸目驚心令人恐懼的狀態。隱私數據泄露的案例比比皆是,具不完全統計,各類案例多達數百萬起。受隱私數據泄露影響的人已達數十億。隱私數據泄露的總量僅2018年以來就達到數百億條。且有不斷增加的趨勢。頻次也越來越密集,由2013年以前的偶發,變為密集性常態。
隱私數據泄露的事件具有普遍性,多發性、爆發性特征。從目前來看,隱私數據泄露已經十分普遍,除了上述大型案件,中小企業、普通民眾都受到騷擾和侵害。在云存儲服務平臺 MEGA 上, 7.73 億個電子郵件地址和近 2200 萬個密碼,被黑客公開竊取。這些文件一共超過 1.2 萬份,數據超過 87 GB。這類事件具有很高的發生頻率,隨著技術的更新,案件發生率不斷升高。隱私數據泄露往往會引發爆發性事件。事件一旦發生就會產生嚴重后果;其危害烈度很高,往往產生共振效應,引發社會不滿和動蕩,影響廣泛;在時間上也可能會延續數年,短時間很難消除影響。
從社會安定和諧來看,我國隱私數據泄露帶來了非常多的社會問題,甚至造成嚴重社會危機事件。國內外信息犯罪團伙涉及養老、養生、醫療、房地產、金融、股市、債市、慈善等的巨量詐騙案件,都是從信息泄露開始,給眾多受害人帶來嚴重侵害,造成財產損失、家庭破裂、身心受損等后果;甚至帶來社會動蕩,大大破壞了社會的安定團結。
2018年,Facebook用戶信息泄露的事件就在歐美引起軒然大波。其創始人扎克伯格,在6份英國報紙和3份美國報紙上,采用道歉信形式為5000萬Facebook用戶信息被數據公司“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泄露和利用一事道歉。信中,扎克伯格直接對用戶表示了道歉,稱:“這是對信任的違背,我很抱歉(sorry)我們沒有在當時做得更多。”報紙頁面用較大字體寫著,“我們有責任保護你們的信息。如果做不到,我們就不配提供服務。”
但在中國,盡管互聯網數據泄露案件頻發,但所引發的關注度卻令人嘆息。李彥宏所謂中國用戶往往愿意以隱私來換方便和效率的論調引發了廣泛爭議,也帶來了業界的深入思考。中國用戶隱私泄露嚴重,就能夠倒推得到中國用戶愿意用隱私換便利的結論嗎?其實,中國用戶并不是“愿意用隱私交換便利”,當騷擾電話和騷擾郵件、微信鋪天蓋地,數據泄露已經司空見慣成為常態,而我們又不得不被迫接受,不得不出賣隱私交換便利,而且出了問題也無可奈何,無法維權,這才是當前的現實。毫無疑問,這種不合理不道德的狀況恰恰需要我們進行一場全民的學習和維權教育。
(作者:金元浦,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城市化委員會委員,創辦微信號“元浦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