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評論員 陳家興
所有付出愛心的人都不希望愛心蒙塵,都不希望愛心在暗箱里被操作,都不希望愛心被截留,都希望愛心實實在在地到達需要愛心的人那里去。唯有公開透明,才是把愛心置于陽光之下,避開各種攫利之手的基本途徑。
針對審計報告查出來的問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作出回應。其實公眾都知道,審計涉及的是財政撥款而不是社會捐款。但人們由此產生的聯想、疑問是,連財政撥款使用你都這么不規范,那社會捐款你還能規范到哪里去?說到底,公眾關心的焦點問題是,紅十字會處置社會捐款能否讓公眾放心。
人們如此關心愛心捐款的使用,原因是少數人與紅十字會打交道過程中有一些零星遭遇,再加上網友有相關報料,相互印證便增加心中疑惑。于是形成了一些未必真實的信息,但卻是公眾心中真實的憂慮。比如,認為紅十字會對捐款提取的運行費用過高,一些物品采購價格畸高等。那么,這些信息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公眾需要紅十字會公開答復,以便把心中的疑惑證實或證偽。
事實上,在公眾的邏輯里,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一個公益性的機構,有什么說不清的呢?如果回應避實就虛,遮遮掩掩,甚至左支右絀,反而就會被公眾認為心里有鬼,在實際操作中一定有貓膩。因此,紅十字會與其被動地應對,不如主動正視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這就是如何做到公開透明。事實上,所有質疑的根源大多源于此。只有把這個根本性問題回答了,一切就都理順了。
有人說,中國的社會公眾在慈善問題上的“零容忍”意識有點超前。其實,這乃是一種和稀泥的態度。公眾要求紅十字會做到公開透明,這樣的要求并不高,在一定意義上說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低的要求。因為慈善捐款,作為一種愛心的媒介,所有付出愛心的人都不希望愛心蒙塵,都不希望愛心在暗箱里被操作,都不希望愛心被截留,都希望愛心實實在在地到達需要愛心的人那里去。唯有公開透明,才是把愛心置于陽光之下避開各種攫利之手的基本途徑。
慈善機構對社會捐款的不太公開透明,原本有其歷史因襲和制度制約,估計一下子完全做到很難,在極短的時間內引入公開透明的現代慈善理念和制度模式,也勢必面臨諸多轉型的沖突。但公眾也沒這么苛刻要求,只是希望慈善機構能正視這個問題,給出一個時間表。不能總是沿襲現狀,改革遲滯。在一定意義上說,紅十字會以往不改革、不積極的態度惹惱了公眾。好在紅十字會這次終于給了公眾一個可以期待的交待:紅十字會總會正在研發的“中國紅十字會捐款信息管理系統”將在近期向社會推出,該系統將通過網絡平臺對捐款的接收、管理和資助流向進行在線查詢。
這次,紅十字總會的舉措,終于讓公眾松了一口氣。畢竟,作為一個愛心機構,需要多少比例的運作經費,明著來,只要合理,公眾就會認可。捐款怎么使用、用到哪里,完全公開,也才是實事求是。把這些基本的東西搞規范了,搞嚴格了,搞科學了,慈善事業就必定會突飛猛進。因為有嚴格要求的社會公眾,就會有后勁十足的愛心奉獻。如果總是在不公開不透明的低層次上運作,又怎么去要求中國的慈善事業迎來愛心的春天呢?到頭來,利益受損的,是那些急需愛心慰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