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國家從頂層設計為長三角的發展注入新動力,描繪出一幅恢弘的發展藍圖。今后,長三角城市群以上海為龍頭,可以同時推動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寧波都市圈深度聯合、共同發展。
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公布了貫徹《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根據《方案》,上海將深化“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建設,圍繞“1+8”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聚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等三大重點區域率先突破。
圍繞發展目標,上海將聚焦提升服務輻射能級、增強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布局等重點領域協同推進,并聚焦示范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上海虹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提供發展示范。
上海大都市圈“1+8”范圍劃定
隨著《方案》出爐,上海大都市圈范圍也已經劃定,包括了江浙滬的“1+8”個城市。
據了解,“1+8”的區域范圍,陸域面積約5.4萬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約7070萬人。從省級區域劃分來看,分別包括了上海市;江蘇省的4個市(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浙江省的4個市(嘉興、寧波、舟山、湖州市)。
上海大都市圈,是參照紐約大都市地區(通勤時空距離60公里左右)、巴黎大區(60—80公里)、東京都市圈(100—150公里)、倫敦都市圈(120公里)、區域范圍3—5萬平方公里的國際經驗,組織形成的上海大都市圈。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以往信息發現,來自“1+8”區域范圍內多個地區的公開消息已經顯示,在2019年11月、12月,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編制工作組已經前往調研,調研重點為各地發展現狀、特色以及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設想與訴求,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
2019年11月22日,平湖市副市長張永剛在調研座談會上表示,隨著重大項目和重點平臺相繼落地,平湖發展的訴求與日俱增,急需依托區位優勢,推進融滬發展,希望上海能在沿邊空間的戰略布局中更加突出滬浙協同作用,在產業、交通、生態、文化、旅游等各方面強化聯動效應,進一步推動與滬接壤地區融合、協同發展,幫助平湖持續增加發展后勁,在接軌上海,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中更有作為。
平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徐海飛則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核心訴求:聚焦軌道交通,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加快平臺建設,促進產業經濟協同;協同田園六鎮,打造鄉村振興新高地;銜接生態基底,打造灣區生態綠心。
聚焦重點領域協同推進
為提升上海服務輻射能級,共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方案》指出,持續深化上海“五個中心”核心功能建設。持續打響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和上海文化等四大品牌,推進上海大都市圈協同發展和城郊融合型鄉村振興。
《方案》提出要共建協同創新產業體系,集中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推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同時,要持續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提升制造業產業鏈水平,圍繞長三角共同打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等世界級制造業集群。
1月11日,浙江省政協委員、之江實驗室副主任袁繼新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在科技創新領域,就是要打造長三角區域科技創新的共同體。因為,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的高質量發展當中,創新驅動是核心的關鍵。
“那么如何來打造創新共同體呢?最關鍵的是要著力完善區域創新的治理體系,要破除制約創新共同體建設的體制機制障礙。”袁繼新認為。
他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要推進共同合作:要打破區域壁壘,推進技術共研,探索建立跨區域的政產學研的合作機制,組建跨區域的研發團隊,聯合開展科技攻關;要推進資源共享,建立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服務的激勵機制;要用市場化的手段來引導科技創新資源;通過開放共享互通,打造良好的創新生態,將長三角打造成生態加科創的高地。
除此之外,《方案》還提出要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布局,共同提升互聯互通水平,加快建設區域軌道交通網絡、構建便捷高效的公路網絡、提升上海航空樞紐輻射能力、強化國際航運樞紐港功能;推動重點領域智慧應用。聚焦社會治理、民生服務、產業融合等重點領域開展示范應用,發展“互聯網+”“智能+”等新業態;提升能源服務保障水平。探索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加快提高能源綜合效率和服務水平。
環保、公共服務、對外開放全面推進
在環保方面,《方案》提出多項目標,首先要構建多元共生的生態系統,到2025年,上海市生態用地占陸域面積59%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19%以上,濕地總面積保持在46.5萬公頃。
其次強化水源地保護和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加大跨界水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力度。到2025年,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比例提升到35%,淀山湖水質達到Ⅳ類(除總氮達到Ⅴ類外)。最后還要深入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統籌固廢處置設施布局和危廢協同監、健全生態環境保護協作機制。到2025年,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達到33微克/立方米。
為強化政策協同制度銜接,共享公共服務普惠便利,《方案》要求全面實施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管理,促進長三角全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致相當。提升異地公共服務便捷度,爭取實現全部統籌區和主要醫療機構兩個全覆蓋,完善異地就醫協同監管體制和運行機制。
同時,還要共同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優化配置、加快推進區域養老服務合作、促進體育產業聯動發展、提升區域文化協同發展能級、打造世界級高品質旅游目的地、合作提升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圍繞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方案》提出,上海將推動上海證券交易所加強服務基地建設,支持優質新型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支持依法合規發起設立主要投資于長三角的各類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完善專項建設債券、綠色債券、自貿區債券、創新創業債券發行機制,推動區域專項債發行常態化制度化。
安徽省政協委員、中環控股集團董事長余竹云表示,依托資本市場建設,企業企業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應該抓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政策機遇,加強創新。
《方案》還提出,上海將與浙江省共同建設期現一體化油氣交易市場,合作建設國際油品交割基地。推動建設長三角產權交易共同市場。培育完善各類產權交易平臺,探索水權、排污權、知識產權等初始分配和跨省交易制度,逐步拓展權屬交易領域與區域范圍。
此外,安徽也是長三角重要組成部分,并被賦予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新興產業聚集地和綠色發展樣板區的戰略使命。
安徽省政協委員汪建中認為,要加快安徽與滬蘇浙一體化發展,打造新型功能區,破解調動“兩頭熱”的難題,調動主導市縣和合作方的積極性。
聚焦重點區域率先突破
《方案》還注重發揮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虹橋商務區三大重點區域的引領帶動作用,并提出了明確要求和任務。
為高水平建設示范區,《方案》從打造生態友好型一體化發展樣板、創新重點領域一體化發展制度、加強改革舉措集成創新等方面做出系列規劃。如要求上海與江蘇省、浙江省共同制定實施示范區飲用水水源保護法規,共同探索生態友好型高質量發展模式。
在高標準建設上海自貿試驗區新片區方面,《方案》要求聚焦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建立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的前沿產業集群;擴大電信、保險、證券、科研和技術服務等重點領域的投資自由。
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曾經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上海自貿試驗區進一步強調服務和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強與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帶動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所以新片區的戰略任務也比以往更加豐富。
“由于長三角一體化的效應,長三角一體化試驗區已經成為全國基建熱土,可以預期在臨港新片區,又將引起基建大軍的遷徙。”對此,南通建工集團一位監理總監王斌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此外,《方案》還要求高品質建設上海虹橋商務區,全力打造國際開放樞紐。對標國際最高水平,制定“虹橋標準”,大力發展高端會展業和配套專業服務業,培育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活動,打造長三角高端商務活動集聚區,提升上海虹橋商務區對示范區的服務功能。
目前,上海虹橋商務區依托虹綜合交通樞紐,是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的高端商務中心。未來,上海虹橋商務區將形成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高端商務商貿和現代物流為重點,以會展、商業等為特色,其他配套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