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湖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把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強力引擎,可以走出一條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域經濟為引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近年來,長沙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部農業大省省會城市的實際出發,把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強力引擎,走出了一條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縣域經濟為引擎、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全市呈現整體與縣域全面提升、互促共進,城市與農村統籌發展、良性互動,經濟與社會協調推進、共創和諧。突出表現為經濟競爭力顯著提升,要素配置顯著優化,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民生顯著改善。所轄的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和望城縣縣域經濟競爭力進入全國“百強縣”,成為全國唯一全部縣(市)挺進百強的省會城市。
長沙市統籌城鄉發展的主要經驗,在于始終堅持以“兩型社會”試驗區改革建設為龍頭帶動,著力調結構、轉方式、抓改革、強基礎,在實現縣域經濟跨越中提升城鄉統籌發展的能力。一是“兩型”引領發展。把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根本方向,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在規劃布局上融入“兩型”元素,在產業發展上強化“兩型”主導,在城鄉建設上凸顯“兩型”特色。二是項目支撐發展。抓住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促進中部崛起的政策機遇,全市推出了322個項目、總投資5636億元的一攬子項目計劃,加快推進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產業建設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提升發展水平。以項目集聚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是創新驅動發展。注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健全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金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注重發揮人才集聚效應。一方面,全市組織實施引進高端人才計劃。另一方面,鼓勵支持各縣(市)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創造人才“高地”。注重增強體制機制創新活力。四是強基保障發展。突出加強基層基礎,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做到三個著力:著力提升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著力強化基層工作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著力倡導為民務實的作風。
長沙市的實踐探索,給了我們有益啟示。
啟示一:必須全面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方針,最關鍵的路徑是在縣域范圍內實行統籌。從長沙市發展的實踐看,只有縣域經濟強大了,才能通過促進城鄉生產要素的流動,實現以工促農和以城帶鄉;才能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務能力,加大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持力度;才能有效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素質,真正實現強縣富民和城鄉群眾共同富裕。
啟示二:必須大力推進“四化兩型”融合發展。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湖南實現科學發展的總體戰略,也是加快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試驗區改革建設的必然要求。推進“四化兩型”融合發展,能夠有效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和高效協調持續發展,從而加快發展方式的轉變;能夠促進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市民與農民、經濟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協同互補,加快實現區域經濟優化發展、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和人本發展。長沙市通過全面推動“四化兩型”融合發展,不僅大幅度提升了縣域經濟競爭力,而且從更高層次、更寬領域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啟示三:必須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和城鎮的帶動作用。國內外的發展實踐充分表明,只有通過核心增長極和城鎮將區域內外的資金、技術、人才等先進生產要素高度聚合起來,才能實現發展速度的跨越、發展質量的躍升、發展效益的倍增,才能顯著帶動整個區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長沙市通過做大做強省會中心城市,充分發揮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增長極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突出發揮縣城和中心鎮的節點和紐帶作用,找準了區域經濟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根本路徑。
啟示四:必須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現階段公共產品相對短缺的矛盾,突出表現在城鄉差距大,主要制約因素是縣域經濟實力薄弱。長沙市以提升縣域經濟競爭力為引擎,在加快“六個一體化”進程中,注重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城鄉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執筆人:張偉達 楊立勇 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