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就別和農民工爭獎啦
時間:2011-06-16 15:28:22
來源:中國青年報
如果舉辦一次“優秀農民工評選”,農民工一定該成為評選的主角。可在吉林剛剛結束的一場“優秀農民工評選”中,候選名單共計30人,其中廠長經理就有11人,其余大部分也都是各崗位的負責人,真正標有“工人”字樣的只有三人。(中國之聲6月14日)
“優秀農民工評選”為何多是廠長經理、鮮見農民工?吉林省農民工聯席會議辦公室副處長張慎禮6月15日對此進行澄清:這次優秀農民工評選一線農民工占總人數的67%,返鄉創業農民工占總數的33%,基本體現了農民工總的構成比例。那些廠長經理也都是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表彰他們旨在為廣大農民工樹立一個標桿。有回應和澄清畢竟是好事,但吉林官方的回應未必能平息這場爭議。
爭議根源首先在于候選者的身份,那些返鄉創業的廠長經理、各個崗位的負責人,他們還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農民工嗎?在一般人的身份認知體系中,真正的農民工應該是那些勞作在一線的普通人,他們沒有任何頭銜和光環。而這些勞作在一線的工人一旦成為各個崗位上的負責人,多多少少都會被貼上“領導者”的標簽,雖然在廣義上其身份屬性依舊是“農民工”,但和公眾普遍認知的農民工已經有了些許距離。至于那些返鄉創業的廠長經理,他們更是農民工中的“成功人士”。如果“優秀農民工評選”中多為農民工的“領導者”及農民工中的“成功人士”,那這樣的評選好似“選干部”而非“選農民工”。
民間和官方對“優秀農民工評選”的看法總會產生偏差。比如,吉林省農民工聯席會議辦公室副處長張慎禮一再表示,“雖然他們中有的走上領導崗位,但是他們的身份沒有變,他們還是工作在第一線最普通的勞動者。”“表彰這些返鄉創業的經理、廠長旨在為廣大農民工樹立一個標桿,激勵農民工奮發向上。”在龐大的農民工群體中,能走上領導崗位的畢竟鳳毛麟角,能返鄉創業成為廠長經理的更是少之又少,那把這些“非典型”人物樹立為標桿,標桿的意義到底有多大?難道“優秀農民工評選”的目的就在于把農民工全部引向領導崗位,或者是激勵他們一定要成為廠長經理?
任何評選都不能忽視它的目的和意義、風向,中國那么多農民工,他們的認知價值體系中一定要求上進,但上進的標準并非要當領導或者創業成功,僅僅把走上領導崗位的農民工和創業成功的農民工作為標桿和榜樣,這暴露出更多的世俗與功利。如果“優秀農民工評選”候選名單中多是農民工領導或者廠長經理,真不知道這樣的評選該如何在后期持續發力。如果真正了解農民工,你會發現,即便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知識型農民工、技能型農民工才是“風向”,才是他們追逐的標桿。
有鑒于此,在評選開始之初,如果評選主辦方能明白這些,或許不會將更多比重的“非典型”農民工列入候選名單。當候選者多是那些技能突出任勞任怨的一線農民工時,這樣的評選才更具代表性,也更有貼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