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下稱“專項債”)。同時明確指出在加快發行使用地方專項債的同時,專項債不得涉房涉地。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可以視為努力擺脫“土地財政”的一個體現,而且對于地方棚改的影響比較大,
或致棚改再度收緊
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加快發行使用地方政府專項債的同時,對地方專項債的用途進行規范。國務院此次指出,根據地方重大項目建設需要,按規定提前下達明年專項債部分新增額度,確保明年初即可使用見效,并擴大使用范圍,重點用于鐵路、軌道交通、城市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城鄉電網、天然氣管網和儲氣設施等能源項目,農林水利,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生態環保項目,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冷鏈物流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
同時,國務院也明確,專項債資金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和房地產相關領域、置換債務以及可完全商業化運作的產業項目。
業內人士認為,國務院首次明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及房地產相關領域。這既是政府對“房住不炒”的進一步宣示,也可以視為努力擺脫“土地財政”的一個體現。
對于此前專項債的使用方向,國開證券的研究報告顯示,土儲、棚改、收費公路為專項債的三大使用方向。今年前5個月,地方政府專項債主要投向仍然在土儲和棚改兩個領域,兩者合計規模占總規模比重超過90%;軌道交通和收費公路合計占比為5.9%。
關注房地產政策的克而瑞分析師楊科偉表示:“以前地方專項債多是用于土地儲備和棚改,今后可能就不能涉及了,這樣對于棚改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前幾年棚改進程加速,現在棚改政策也正在收緊。此外,嚴防地方專項債進入房地產也可以防止一些地方政府大量舉債,城市無序攤大餅發展的局面。”
專注于研究公共政策的上海財經大學鄭春榮教授解讀稱:“從文件本身來理解,政策還是連貫和清晰的。此次予以明確也是釋放對于保障房和棚戶區改造等項目要從嚴掌握的信號,尤其需要警惕‘打擦邊球’的案例。”
而今后隨著對專項債資金使用方向的管控,其使用方向將更多地轉向民生領域。今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鼓勵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依法合規使用專項債券和其他市場化融資方式,重點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等重大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以及推進棚戶區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鐵路、收費公路、機場、水利工程、生態環保、醫療健康、水電氣熱等公用事業、城鎮基礎設施、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等領域以及其他納入“十三五”規劃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建設。
房地產融資繼續嚴控?
在克而瑞信息集團董事長丁祖昱看來,國務院明確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不得用于土地儲備及房地產相關領域,反映出當下對房地產行業的資金流入把控依然嚴格。
事實上,從今年以來,不僅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而且房地產金融管控政策更嚴,從央行到銀保監會再到發改委,密集加強對房地產金融的風險把控,信托貸款融資、海外發債融資、銀行貸款融資全面收緊。
從政策層面來看,7、8月不斷有相關約束政策出臺。7月,銀保監會對部分房地產信托業務增速過快、增量過大的信托公司進行了約談警示,要求其控制業務增速。7月中旬,國家發改委要求外債資金僅限于境外市場的借新還舊。8月,銀保監會繼續發文稱,將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重點選擇房地產信貸規模較大或占比較高的機構、房地產相關業務風險較為突出的機構、與融資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合作較多的機構、與交易火爆樓盤合作密切的機構等開展檢查,目的是為堅持“房住不炒”,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8月底,銀保監會又發布對部分地方中小銀行機構現場檢查情況的通報,對中小銀行違規為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進行了批評。
在融資渠道收緊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融資呈現“斷崖式“下滑。同策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8月,40家典型房企融資金額大跌近6成,接近5月的最低點。其中,公司債融資大跌超8成,信托貸款融資大跌超6成。
“對于下半年的情況,整體資金環境可能還要放松,但房地產相關資金依然會嚴控,企業融資和個人貸款都不會隨著大環境顯著放松。” 楊科偉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