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和衛生部共同主辦的“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座談會,在首都大酒店舉行,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毛群安主任說,為了打擊或者遏制一些極個別媒體有意誤導人民,傳播一些錯誤的信息,要加強傳播的監控,如果哪一個很大的誤導公眾的信息,我們把這個情況要向新聞媒體宣傳,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我們也將建立黑名單。(6月14日 中國網)
毛群安的一番話,在網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從網友的跟帖看,多數是持反對態度,其言辭之激烈可以說得上是義憤填膺。
遇事要冷靜,發表觀點前要認真思考。筆者細心看完這則新聞后,認為毛群安的話并沒有什么不對。他所強調的只是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建立黑名單,所謂“極個別”指的僅是違背職業道德編造食品問題假新聞的記者,并不是拉黑所有報道食品安全問題的記者。
事實是,近年來的確有極少數記者,在報道食品安全的新聞上,出現過誤導消費者的不實報道。作為一個新聞人,不過起碼的職業道德發出誤導消費者的報道,不但對公眾不負責任,對食品企業和生產者更是致命的打擊。
今年4月份的海南乙烯利香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媒體稱,用來催熟香蕉的農藥催熟劑乙烯利會導致兒童性早熟,還會讓人出現嘔吐、惡心等癥狀。該報道一經傳播產生了眾大的負面影響:短短兩天,海南的香蕉銷售量及價格急劇下降,價格跌幅達50%,這對蕉農造成了重大的傷害。后來雖然證實乙烯利是一種無毒有機化合物,是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果實成熟,對人體無害。但是這則不實報道所造成的負面影響,要在短時間進行修復是非常困難的,造成的損失也是無法挽回的。
大多數記者及時報道問題食品,曝光不良食品企業,告訴公眾事實的真相,政府部門和群眾都是舉雙手贊成的,人民群眾需要的正是這樣職業道德高尚、業務水平精湛的記者。但無論什么職業、行業都有害群之馬,所以衛生部擬對極少數職業道德敗壞的記者建立黑名單,筆者認為可以嘗試。
食品宣傳報道,關乎民生大事,不但要求記者有科學嚴謹的態度,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水準和扎實的業務知識。正如毛群安所說:“不要由于我們的疏忽,由于我們不夠嚴謹的工作態度,而給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給我們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衛生部拉黑極少數記者,對他們會是一個深刻的教訓,保護了廣大遵紀守法的生產者和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