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香港商報網報道,近期,香港發生一連串示威活動,從和平游行演變成一次次暴力沖突,街道被堵交通癱瘓,眾多商鋪被迫歇業,首當其沖的要數旅游、零售及地產等行業。
旅客望而卻步 2019年旅游業或轉升為跌
“香港還安全嗎?”不少有意赴港旅客都有這個疑問。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11個國家和地區提升對香港的旅游警示或發出忠告。
2019年上半年訪港旅客數目早已掉頭向下,根據香港旅游發展局的訪港旅客統計,2019年1月錄得約554萬人次,此后連跌3個月,至5月才微微回升,但升幅已放緩。至于6月初至今的眾多示威游行抗議,令不少旅客卻步。無論是官方統計數據,還是業界人士預測,都顯示情況不容樂觀。
香港旅游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指出,從業界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訪港旅行團登記數量有30%增長,而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未對香港發出旅游警示時,7月份上半月登記量就跌了6%左右,旅客量跌了10%。
他估計現在影響或進一步擴大,2019年旅游業可能轉升為跌,甚至最壞的情況是出現倒退,影響面也會擴大至餐飲業及零售業,大大打擊香港服務業收入,從而影響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
他續指,現在香港酒店的預訂已有所減少,退房退團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韓國、新加坡及臺灣地區的旅行團赴港數目顯著減少。
香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此前出席記者會指出,近期示威活動令香港本已不樂觀的經濟情況雪上加霜,一連串經濟數字如出口、零售、酒店入住率等,都呈現下滑勢頭,其中8月首個星期的旅客數字更錄得-31%。
他料7月的酒店入住率或錄得雙位數跌幅,香港在首6個半月的訪港旅客數字錄得正數,但7月起錄得負數,7月最后一個星期更錄得-26%,而8月首星期甚至是-31%,這反映下跌勢頭開始,而且在惡化。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早前亦表示,隨著外圍市況波動、經濟不穩以及預計旅客人次及消費將下降等多個負面因素影響,恐怕下半年香港零售業將進一步下跌,甚至出現雙位數跌幅。協會指出,視乎不同的零售類別表現,大部分會員公司表示6月及7月第一個星期的營業額,平均錄得單位數至雙位數跌幅。
市場紛紛下調香港經濟預測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數據,香港2019年首5個月的整體零售銷售額,按年下跌1.8%。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奢侈品類貨品成重災區,首5個月累計跌4.4%,4月份更按年跌逾1成,為跌幅最大類別之一。
零售市道淡靜,商家有苦自己知。從7月初開始,陸續有零售企業上市公司發出警號,所公布的季度財報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倒退。而早前香港一年一度的書展也大受影響,2019年共有98萬人次進場,較2018年減少6萬,乃香港書展歷年來首次下跌。
不少研究機構紛紛下調香港經濟增長的預測。繼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下調預測至1.8%后,渣打銀行短短3個多月之內,兩度調低預測,由預期增長2.2%,大幅調低0.8個百分點至僅增1.4%。
香港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坦言:“政治事件延續越久,對社會的影響將越深,而今年香港的GDP增長或將大幅放緩?!?/p>
麥萃才續指,港府預測全年的GDP增長為2%至3%區間,但看2019年首季僅升0.6%,料第二季也不會理想,而加上近期事件影響,除非年尾經濟活動大幅反彈,否則香港2019年的經濟表現將接近下行或低于下行的水平。他認為暫時也不會出現負值,但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則很有可能。
他表示,金融業在政治事件中體現了其硬性,港股暫未見大幅波動,或因股市里大多的上市公司并非來自香港本土,而投資者買股票看重的是企業盈利,因此就算發生一些激烈示威活動,香港金融業在四大行業里還算相對穩定,若政治事件沖突升級,或針對性的對金融業施行干預的話,情況或將轉差。
姚思榮認為,對于旅游業界來說,需要多做些正面宣傳,提醒游客不要去有沖擊活動的區域。此外,現在高鐵也開通了,西九龍直達多個內地城市,方便當地旅客赴港。
麥萃才指,針對旅客問題,首要應是保障旅客安全,在一些游客較為聚集的區域,或者旅客經常出入的地方,要保障治安。其次,對于旅客實時的信息發放,要做好同業界的溝通,包括酒店、旅行社,將游行時間及相關活動實時告知旅客。
首要令社會重回正軌 1成旅游業者零收入
若情況持續惡化,相信部分企業經營受損,或令更多香港打工者丟失飯碗,因現在建筑、旅游、零售和飲食業的就業人數占全港就業人口的1/3。
麥萃才表示,港府應思考是否需要某程度上支持,包括提供信貸協助,降低企業的財務壓力。對于受影響的從業人員是否需要提供一些培訓和援助,特別是從事旅游業相關的人員,相對專業性不如其他行業,轉職或較為困難。
不容樂觀的經濟數據已反映香港癥結,而相關從業者才真是苦不堪言。
2019年8月1日至10日進行的旅游業調查顯示,包括導游、領隊,以及旅游巴士司機等旅游業相關雇員,有997名受訪者在過去2個月接待的旅行團數量,與2018年同期下跌約7成。因接待旅行團減少,旅游業雇員收入平均跌幅近74%,超過1成人更是“零收入”。其中有受訪者透露,需要借款維持家庭開支,若持續惡化或面臨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