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4日電 針對統計局調查失業率樣本是否偏低、是否將農民工納入統計、樣本框是否老化等問題,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14日回應,調查失業率數據覆蓋到中國所有的地級城市和1800個縣市區,隨機抽查不會出現遺漏某一類人群的情況,因此中國的勞動力抽樣調查制度比較科學可靠,能夠反映目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情況。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7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就業形勢總體穩定,調查失業率略有上升。在被問及“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是否存在結構性問題”時,劉愛華作出上述回應。
她說,調查失業率是宏觀政策的主要調控目標之一,國家統計局從2018年4月份開始把調查失業率指標納入主要發布計劃,定期向社會進行公布。在此之前,統計局在理論、方法和實踐上都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
劉愛華進一步解釋,從理論上來講,調查失業率數據是來自于勞動力調查,勞動力調查是一種抽樣調查,抽樣樣本來源是大陸地區所有的住戶,每個月城鎮的調查樣本大概是9萬戶,這9萬戶覆蓋到中國所有的地級城市和1800個縣市區。
從方法角度來講,統計局是在95%的把握程度下,調查失業率的設計相對誤差在3.5%左右開展抽樣。劉愛華指出,3.5%的相對誤差低于大多數歐洲國家,從技術上來講,保證了數據有比較好的代表性。
從實踐上來講,國家統計局2006年建立了勞動力調查制度,當時頻率是一年兩次。到2009年,為了充分監測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建立了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的調查制度,這31個大城市覆蓋了所有省會城市和直轄市,該調查頻率是月度,每個月都進行。2016年,出于更加準確、全面反映勞動力市場的目的,統計局將全國勞動力調查和31個大城市調查這兩項并行的調查進行了整合,在2018年4月份第一次對外公布了調查失業率數據。
劉愛華強調,統計局充分考慮了中國國情,也充分借鑒了國際上發達國家在調查失業率和勞動力調查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基礎,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了科學的勞動力調查制度。
關于抽樣率或代表性的問題,劉愛華表示,每個月城鎮的調查樣本大概是9萬戶,調查失業率的設計相對誤差在3.5%左右,這個樣本抽樣率還是比較高的,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她補充道,在農民工代表性上,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勞動力調查采取隨機、等序抽樣的方法,抽取出住房單元,所有被抽中的單元中應該登記的人口都要進行登記,都要參與調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管住在這個住房單元的是以農民工為代表的外來常住人口,還是本地常住人口,只要符合勞動力調查要求,就是勞動力調查的對象,統計局都會進行調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不會出現遺漏某一類人群的情況。
劉愛華說,在調查樣本的維護更新方面,根據抽樣方案的要求,國家統計局和各級統計機構每年定期都會對抽樣框進行維護和更新,對樣本框中出現的新建房、被拆除的住房單元,分別進行補充和剔除,及時更新調查樣本。用這樣的舉措有效解決了樣本老化問題,確保調查樣本的代表性。而且,勞動力調查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和規范。
劉愛華強調,總體上講,勞動力抽樣調查制度是比較可靠和科學的,能夠反映目前勞動力市場的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