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宜居港口城市
蘇利冕(副市長)
“六個加快”戰略是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觀,審時度勢、深入研究寧波市情基礎上提出的“十二五”重大戰略決策。“六個加快”交叉融合、相輔相成,加快構筑現代都市、加快打造國際強港作為基礎和載體,發揮著重要的先導作用。
一、關于加快構筑現代都市問題
現代都市是在融合、吸收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城市發展理念,如網絡化發展理念、精明增長理念和以低碳、和諧、創新為特征的奧運、世博理念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通俗地說,現代都市就是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區域經濟一體化為依托,以新型城市化為支撐,由中心城市和外圍組團及附近城市群有機組合而成的一個基于低碳、和諧、品質、創新的現代化都市區域。
現代都市的核心特點就是新型城市化,主要特征是空間布局合理、要素配置集約、城市功能發達、基礎設施完備、生態環境友好。“十二五”時期,以新型城市化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綜合實力競爭日趨激烈,寧波必須以加快構筑現代都市為著力點,以新型城市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全面提升城市建設服務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這不僅符合寧波城市建設的發展趨勢和要求,也是對“以港興市、以市促港”、“六大聯動、六大提升”、“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區域發展戰略的繼承和提升,更是寧波城市發展歷程的必經之路、時代的必然選擇。
不同的城市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實現途徑,每個城市的發展之路難以復制。綜合考慮國家對長三角地區率先發展的要求,結合公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期望和寧波的發展現狀,我市加快構筑現代都市的定位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宜居港口城市。并通過提升功能、提升品質,實現“亞太國際門戶、山海宜居名城”兩大核心目標;未來五年寧波城市發展的藍圖是:投入9000億元用于推進城市重點功能區塊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力爭到2015年,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達到70%,構建活力高效開放的空間結構,形成以中部為核心、以余慈和寧(海)象(山)為兩翼,以衛星城、中心鎮為節點的“一核兩翼多節點網絡化”現代都市新格局。
為加快現代都市建設,實現品質之城新格局,必須做到四個堅持:一是要堅持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科學規劃才能科學發展。要高度重視對事關全局的重大規劃的前瞻性研究,樹立品質至上的理念,切實提高規劃設計品位,充分融合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注重細節的把握,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地傾力打造國內領先的“傳世之作”。
二是要堅持以民生為重構筑現代都市。執政為民、關注民生是城市建設的最終落腳點,加快構筑現代都市必須充分體現這一最高理念。近期要把“三江六岸”城市核心區品質提升工程,作為構筑現代都市區的重中之重和早日造福群眾的首選之地,著力打造核心區“三江六岸”濱江休閑帶、三江口一小時步行圈和“十里水鄉”水上游覽系統,把寧波最美的、最具特色的風景展現在市民面前。
三是要堅持以“智慧城管”助推“六個加快”。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的經驗,要在較短的時間里組建起“覆蓋全面、運轉高效、全國領先”的“智慧城管”系統,把城市管理作為當前寧波“樹形象、上品位、趕先進”首要的第一位的工作,通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助推“六個加快”戰略的實施。
四是要堅持以特色塑造彰顯寧波城市之美。文化是城市的底蘊。城市特色既體現在城市的外在形象,更反映在城市的內在文化品位。要深入挖掘和全面整合歷史文化資源,形成體現現代都市的文化品位和鮮明特色,增強寧波城市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二、關于加快打造國際強港問題
港口是寧波最大的特色和優勢,也是寧波發展的潛力、動力所在。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機遇期,我市作出加快打造國際強港的戰略部署,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際強港是國際大港發展的必然選擇,不是單純追求數量擴張,而是追求質量和效益的并重發展。不僅強在港口本身,還強在與港口關聯發展的產業集聚、集疏運體系、貿易方式、管理模式、生活品質及政務服務等諸多方面。國際強港的要求包括:海洋經濟總量的不斷壯大,產業的集約和高端化發展,貿易物流服務功能的提升完善,管理的高效和智能化,較強的港城一體化協同發展水平。寧波港已經邁入了世界大港的行列。但對照國際強港的要求,我們在港口基礎設施建設、物流企業競爭力、臨港高端服務業、港口資源配置和貿易功能、港城協同發展等方面存在“短腿”。
寧波打造國際強港要以加快港口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梅山國際物流產業集聚區為引領,以“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為切入,以管理機制創新為動力,由注重規模擴張向規模、質量、生態效益并重發展轉型,加快寧波港口由交通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轉變、由世界大港向國際強港轉變,努力建成現代化國際一流的深水樞紐港和大宗物資集散中心,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和亞太地區重要的國際港口物流中心和資源配置中心。具體來說,就是實現“一個確保、兩個轉變”:
“一個確保”就是要繼續保持港口吞吐量的領先地位。港口吞吐量能否繼續保持增長和進一步做大,是港口競爭力的充分體現,也是港口做強的基礎。要進一步完善港口基礎設施,整合現有港口資源,提高岸線集約化利用水平,擴大集裝箱和大宗散貨的吞吐能級。2015年,要努力實現貨物吞吐量5.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2000萬標箱的目標。
“兩個轉變”,第一個轉變就是要加快推進由國內中轉港、遠洋干線港向國際樞紐港的轉變。實現這個轉變有三項重點工作:一是要優化港口的集疏運體系,加快拓展市場。二是要加強港口的國際國內合作力度。三是要提高港口的現代化管理水平;“第二個轉變”就是要加快推進由交通運輸港向貿易物流港的轉變。實現這個轉變有四項重點工作:一是要提升港口的物流功能。二是要加快發展航運服務業。三是要提升資源配置的能力。四是要增強金融和信息的支撐水平。
打造國際強港,還需要積極爭取共享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相關政策,爭取成為浙江乃至全國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充分利用好浙江海洋經濟示范區有關政策。同時,還要加快推進寧波一舟山港一體化進程,更有效地做好港城互動發展等這些文章。
加快推進產業升級:
實現路徑·關鍵環節
陳仲朝(市發改委主任)
產業升級作為我市“十二五”時期“六個加快”戰略之一,不但是順應產業發展規律,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破解寧波經濟社會發展難題,再創競爭新優勢的有效選擇;更是關乎“六個加快”能否實現的關鍵之舉和重要支撐。
一、產業升級的實現路徑:努力做到六個結合
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從寧波實際來看,在“十二五”這個重大的發展轉型期,需要通過制造業轉型升級為服務業發展提供新空間,同時以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推動制造業加快升級,共同推進產業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
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并舉。“十二五”期間,我市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要立足實際,既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注重對臨港工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改造提升和延伸產業鏈;同時又要前瞻謀劃,加大力度,創新政策,注重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新增長點的培育。
存量調整和增量投入相結合。產業升級,既要依靠增量投入,也要注意存量的調整,即現有資源的再配置。存量產業在調整時,一定要立足實際,尤其要有機地將產業梯度轉移與總部經濟的培育結合起來,加快推動產業鏈兩端的延伸,努力避免出現產業“空心化”的危險。
市場導向和政府引導相結合。一方面,要充分運用市場“倒逼”、行業“互逼”,促進企業形成“自逼”機制,主動走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節能減排的轉型升級之路。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加強規劃引導、公共服務、政策扶持和環境優化,有序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集聚集約和產業鏈延伸相結合。要在重視塊狀經濟空間、地域集聚集約的同時,更加重視做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走向品牌發展之路,提高核心競爭力。
創新發展和擴大開放相結合。以體制機制創新化解產業發展的瓶頸,激發要素資源的活力。以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謀劃產業的開放,以開放引導要素資源的匯聚配置。
二、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重點實現三大突破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確保市、縣(市)區財政科技投入增長幅度高于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三個百分點以上。強化投入支持政策的創新導向,除國家、省有明確規定外,市、縣(市)區兩級財政資金對企業的支持,須將企業是否有R&D經費投入作為必要條件(商貿流通企業、金融企業除外),逐步引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同時,以國際化視野、專業化方向大力引進國內外一流創新團隊,引導帶動我市產業轉型升級。
著力延伸價值鏈,提升產業鏈。要根據我市產業發展現狀和市場需求,提高石化、汽車等重點行業產業鏈的規劃設計水平;努力按產業鏈要求,招商選資,做好生產力布局;集中有限資源要素向生產鏈布局和傾斜。
積極推進產業融合。大力促進信息化和工業、服務業的融合。積極推動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大宗商品交易等新型產業業態的發展。圍繞制造業的兩端產業鏈延伸,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有效做到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在傳統產業提升發展上,要積極運用高新技術進行改造提升。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著力構建和諧兩型社會
徐暢成(市環保局局長)
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是“六個加快”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文明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建立健全了領導組織和責任考核體系,出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體系和政策保障措施,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循環經濟試點穩步推進,污染整治和環境執法力度持續加大,農村生態環境面貌不斷改善,基層綠色創建廣泛開展。回顧過去,我們雖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有:一是生態環境質量與市民的期望要求之間仍存在較大差距,二是經濟發展需求與環境容量不足之間的矛盾仍然比較尖銳,三是生態文明理念的培育與社會公眾的實際行動存在較大反差。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應突出抓好以下重點工作:一是要突出生態建設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協同推進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的科學編制及實施。切實增強生態建設規劃意識,強化其引導作用,維護規劃的權威性,使之真正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旗幟和方向;遵循生態規劃要求,嚴格執行環境功能區劃,為寧波人民的生存和發展留出空間;充分發揮生態建設規劃對區域專項規劃的約束作用。突出抓好規劃環評,以區域的“環境優化”促進工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與優化,切實按照“禁止開發、限制開發、優化開發、重點開發”確定的功能區劃原則審批建設項目,充分發揮其在產業布局中的基礎性指導作用。
二是突出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倒逼驅動作用,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要以確保“十二五”減排指標完成為硬杠杠加快實施工程減排;嚴格把好火電、鋼鐵、印染、電鍍等重污染行業的環保準入關,強力推進結構減排;強化對重點排污企業的監管,突出抓好管理減排。注重節能與減排的一體統籌和協同調控,切實把污染減排的著力點放在擴面、深化和挖潛上。要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雙重控制,倒逼驅動行業產業改造升級。必須大力倡導綠色發展,加快開發低碳環保技術,切實把經濟發展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
三是突出解決好焦點環境問題,切實保障維護好人民群眾的環境利益。積極探索大氣污染防治新機制,力爭空氣質量下降的趨勢得到遏制。全面推進機動車污染防治工作,著力做好中心城區的禁煤工作,嚴格實施原煤消費總量控制,深化實施非電行業脫硫,加快推進電力行業脫硝。要繼續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進一步加強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水源監督監測和應急響應措施,全力保障寧波人民的飲水安全。深化重點流域污染整治,加快實施電鍍行業整治,縱深推進印染行業、精密鑄造行業整治,確保重點區域的環境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此外,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還要高度關注、深層次思考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控制、生態文明理念培育等問題的解決。
加快提升生活品質
走在前列 普惠民生
詹榮勝(市發展規劃研究院院長)
加快提升生活品質,是實現“六個加快”重大戰略部署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順應人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戰略任務。
一、充分認識加快提升生活品質的重要性
生活品質,是指人們享受物質和文化發展的水平及對于這種享受的主觀感受和滿意程度,它包括客觀的生活品質和主觀的生活品質。它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它是民生取向的發展導向。國家“十二五”規劃把民生取向的發展導向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提升生活品質,有助于解決社會發展的一些現實問題和矛盾,體現了民生取向的發展導向。
二它是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我市已經進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和為實現基本現代化打好決定性意義基礎的關鍵期。在這樣一個時期,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建設是全方位的,不僅包括GDP的增長,經濟的現代化,更包括了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現代化。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寧波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社會建設相對滯后的基本矛盾沒有根本消除。通過加快提升生活品質,推進社會建設和民生發展,緩解現階段的各種社會矛盾,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三它是回避拉美陷阱預期的客觀需要。目前我們已經進入到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的發展階段,這一階段的一個明顯特征是“中等收入陷阱”。加快提升生活品質,實現民生需求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人生需求從物質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轉變,消費需求從實物需求向服務需求轉變,動力需求從外需增長向以個性化、多樣化、優質化、消費為主的內需增長轉變,有效避免拉美陷阱和社會動蕩。
二、準確把握加快提升生活品質的主要內容
加快提升生活品質,我們綜合考慮了寧波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立足走在前列、提速發展、整體提升,以項目為載體,以投資為抓手,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群眾利益為第一追求、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通過推動“五個提高”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高生態宜居質量、提高生活保障能級、提高公共服務水平、提高社會管理能力;滿足“四種感受”讓居民生活充滿安全感、富足感、舒適感、認同感;實現“六樂并舉”樂居、樂業、樂學、樂行、樂養、樂閑,讓全市居民就業體面、住有安居、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出行順暢,買用放心、游玩舒適、生活有尊嚴,家庭有保障,擁有安全感,享受幸福度。
經過五年的努力,讓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更加殷實、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教育水平更加優質、身心體魄更加健康、生活環境更加舒適、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社會關系更加和諧,居民收入向更高水平邁進,居民生活水平走在全省全國前列。圍繞這個目標,制定了“八大工程”,包括就業富民工程、保障惠民工程、衛生健民工程、教育強民工程、文化育民工程、和諧安民工程、服務利民工程、關愛幫民工程,80個項目,五年總投資945億,2011年當年投資177億,通過項目建設和投資落實,推動生活品質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