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是城鄉發展失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和率先完成產業結構調整及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城市化的發達國家,其實行的農村發展戰略為我們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及農村社區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鑒。
一、田園城市構想到規劃立法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陸地面積24.19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占23.23% (2005年)。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估算, 2008年英國總人口創紀錄的達到了614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占90%。作為世界貿易與金融中心和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歐洲第三,僅次于德國和法國, 2008年),其國內生產總值(GDP)2008年達到2.787萬億美元,人均GDP約36600美元。以銀行業、保險業和商業服務為代表的服務業(第三產業)高度發達, 2008年三次產業比例為0.9:22.8:76.2。其農業為密集型、高度機械化的現代農業,農業勞動力數量僅占全部勞動力(3120萬)的1.4%,卻能滿足國內60%的食品需求,勞動生產率高于歐洲平均水平。
作為世界上首個資本主義國家,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英國早在19世紀中期(1851年)就已有580多座城鎮,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54%,初步實現了城市化,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國家。隨后從19世紀5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英國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結果城市規模發展過大過快,出現嚴重的“城市病”,不僅造成大量的社會問題,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經濟發展。在此背景下,為了將城市問題與鄉村問題合并解決,社會活動家埃比尼澤·霍華德爵士(SirEbenezerHoward)在1898年提出了關于建設一種兼具城市和鄉村優點的理想城市的規劃和建設理論,即著名的田園城市(Gar-den City)構想。到二戰前,英國全國上下達成了在全國范圍進行城鄉規劃的共識,陸續出臺了《住宅、城鎮規劃條例》、《1947年英國城鎮與鄉村規劃法案》及《城鄉規劃法》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從而開創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城鄉規劃體系,將政府原來的指導性地區規劃上升為立法規劃,促進了城市問題與鄉村問題的解決,強化了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二、英國農村戰略
戰后,英國農業朝著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科學化、增長方式集約化的方向發展,開始全面推進現代農業,并進入了生物農業和化學農業時代。21世紀初,正值英國農村地區社會生活方式急劇變化之際,英國政府于2000年11月發布了旨在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新農村的農業白皮書,統籌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著手打造易居的(適合工作和生活)、環境和社區受到保護的且充滿活力的新農村社會。2004年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DEFRA,成立于2001年)出臺了《英國農村戰略(Rural Strategy 2004)》。該戰略仍然延續了2000年白皮書關于建立易居、安全和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鄉村社區的中心思想,重點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經濟與社會的振興
英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形勢都相對比較好。在這些區域所采取的戰略是保證各級(全國性、區域性和地方)經濟發展政策適合農村具體情況,促進位于農村地區的各類企業單位能夠和在城市地區一樣成長發展。在部分存在結構性經濟缺陷而且社會狀況較差的地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一些更有針對性、符合當地實際狀況的政策來將公共投入效益最大化,比如采取吸引和促進發展商業、增加當地居民的技能、構建公共機構和社區能力等。在這些地區所采取的戰略是會同地方政府集中力量和資源為落后地區謀福祉。第一步包括通過區域發展機構(即地區開發署, RDA)來增加分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資源;同時,與地方政府一道探索在農村地區應該采取的共同支持辦法。
創建新的農村機構來為農村居民和社區尤其是那些弱勢群體代言。該機構的職能包括提出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來滿足這些群體的訴求,以及監督和報告戰略和政策的執行情況。
(二)所有人的社會公正
社會的所有階層和人群享有獲取優質公共服務的權利。保障在所有農村社區能夠從改善和更新公共服務的政府項目中獲益,并保障這些服務能夠根據農村地區情況改進后靈活實施。
農村人口對于公共服務的期待與城市人口不同,如對距離公共服務設施遠近的要求。政府的目標是所有人都能夠公平得到服務,不讓任何人的利益因為居住在農村地區而受到嚴重損害。
即使在相對富足的農村地區同樣存在一些弱勢人群,他們對公共服務的需求并不能總是能夠輕易和直接地得到滿足。這些人群包括完全失業者、靠打零工為生者及其他低收入者、一部分中小經營者和大量老年人口。對此,讓各個政府部門協同合作以保障各類政策的實施能夠符合農村地區具體情況并惠及這些人群。其中為普通民眾提供買得起的住房將作為優先考慮的重點方向。
在2004年發布的農村戰略中再次強調了2000年白皮書中關于建設健康文明社會的重要性,國家承諾支持各類志愿公益活動,并與社區及地方(郡)政府一道致力于建設交通、衛生、通信等公用基礎設施。這些戰略和政策的最終目的就是通過在農村地區支持當地的志愿活動和服務機構、公用基礎設施建設、社區活動來讓每個人都可以在社會中積極發揮作用并具有歸屬感。
(三)農村價值的增強
在英國人看來,農村地區除了生產和提供糧食之外還具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價值,最主要的就是野生動物、自然風光、文化遺產和寧靜的環境。農村還提供了潔凈水和空氣及其他資源。此外,迷人的風光和環境為所有年齡段的人提供了休閑旅游的機會。
讓更多的人親身感受農村對整個社會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首先,到農村地區旅行休閑可以促進民眾的身體健康和改善生活的總體質量;其次,旅游業收入是構成和維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大組成部分;同時,學習了解自然遺產也可以讓很多人尤其是社會上年輕的弱勢群體受益匪淺,可以培養他們的興趣并使之感受到樂趣,這一點對于政府的打擊犯罪和防治反社會行為的活動非常有幫助。
注重小城鎮文化特色的保護,加強對各種自然遺產的保護,包括農田、河流、山地、國家公園、濕地、草場以及海岸線等;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和特色城市(鎮)打造,其中加強部分特定地區的保護至關重要。這對于增強農村地區價值以及改善城市地區環境具有直接促進作用。通過對這些自然遺產的保護,進而保護野生動物和維持英國的豐富而寶貴的生物多樣性。將這些舉措全部納入農村綜合管理統籌規劃實施。
旨在保護及改善農村、發展可持續企業和增進農村社區繁榮的《英國農村發展計劃(ERDP)》則通過實施相對獨立的項目方式來增強農村地區的價值。具體包括保護景觀及野生動物棲息地、改善生物多樣性的田莊守護及環境敏感地區方案,促進有機生產的有機耕作方案,支援多元化農村經濟及企業經營的農村企業方案,增進農民的職業技能的職業培訓方案,改善農業加工及營銷基礎設施的加工及營銷補貼,鼓勵造林及維護現有林地的林地補助及農地造林補貼方案,支援在英國各坡地從事可持續耕作的坡地農場津貼,鼓勵生產可再生能源的能源作物方案等。
三、啟示
英國目前實行的農村戰略規劃的超前性及規劃執行的剛性(即立法)對我們均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其旨在振興農村地區經濟與社會、維護所有人的社會公正、增強農村價值的整體戰略,以及致力于建設農村社區和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都對我們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在這些方面目前我國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應該看到,我國已經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量政策措施共同反映了我國解決“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和推動城鄉統籌發展的戰略方向。但是,要達到這些目標還需付出大量的工作,現階段我們應充分借鑒國外經驗,運用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符合我國國情和各地區情況的農村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