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批準長沙為全國社會管理創新試點城市,長沙又一次舉全市之力沖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力爭奪取文明城市的號召下,試點的長沙市芙蓉區火星辦事處,成為了一片大工地。然而,中共長沙市委原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朱尚同的一封公開信,將長沙市的“創建活動”推到了媒體的風口浪尖。
“長沙市在創建國家文明城市過程中勞民傷財!”82 歲的朱尚同老人5月19 日上午發信到紅網的“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郵箱”。據朱尚同披露,長沙這次“創文”,僅僅是一個區的居委會試點,就由長沙市財政撥款兩億元!他還列舉了長沙市為“創建文明城市”、“優化市區環境”采取的種種舉措,如試點范圍內所有大小街道臨街房屋一律貼瓷磚;單位和居民集居處凡有圍墻者一律拆除,改為統一樣式的“通透式”鐵欄桿;某街道辦事處要求所有三樓以上住戶安裝帶報警裝置的隱形護窗,將報警線路連通公安派出所,并籠統承諾“對因護窗拆后家中被盜的住戶,經相關部門認定,予以適當賠償”……朱尚同質問“市財政有這筆預算么?市人大通過了么?賠償年限是幾年?誰來認定?賠10%還是1%?如果此承諾只是信口開河的話,我們政府還有誠信可言嗎?”等等。經過媒體的調查,這些情況基本得到證實,稱之為“形式主義”、“勞民傷財”,實在不算過分。
朱尚同之所以發出批評公開信,是因為這位老黨員、老干部目睹了“突擊”創建的鋪張浪費,切身感受到了形式主義搞創建的危害,之所以在網上公開信件內容,是因為他看到了“輿論監督比什么都有力”,表面上看這確實是一件令“有關部門”不太高興的事情。
筆者以為,如何將這一不太令人高興的事,或者說如何將“壞事”變成“好事”恰恰是擺在長沙市政府面前的一大任務。盡管長沙市新聞中心解釋稱,改造工程并非心血來潮、搞面子工程,更不是什么勞民傷財,而是民生工程。事實上,從民生工程、民生改善的層面來說,做好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工作與“勞民傷財”、與“面子工程”是完全無關,也與市民的切身利益不相矛盾。
因此,筆者斗膽建議:首先,政府非但不應否定其批評的“好意”,還應給予肯定,應以寬廣的心胸接受批評之聲與監督之聲,應反省該如何以良好的作風、扎實的舉措以及務實、廉潔、陽光的做法贏得民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可與歡迎。其次,長沙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應當迅速開展自查活動,對在創建中是否存在“勞民傷財”作出積極的回應。第三,迅速廣泛地征求市民的意見及建議,以更好的方式改進工作,使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的良好初衷得以真正的實現。
誠然,正如朱尚同強調的那樣,文明城市的標志不是樓有多高多新,路有多寬多亮。真正的文明城市,一是要讓城市的氣質慢慢地發育、積累,最終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城市文化與城市文明;二是要評估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官員受百姓的認可程度;三是要把民眾批評、報紙批評成為一種常態。
“老百姓希望真文明而非假文明,城市建設到底該如何搞,文明城市到底應該如何建,要讓民眾說了算?!闭缇W友“zhz4012s”的建議,提高老百姓滿意度在評選標準中所占的比例,這樣選出來的文明城市才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