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05 13:01:37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玉龍
近日,一段吉林省長春市南關區教育局一女副局長的“原生態”工作視頻引起圍觀。事件發生后,南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對譚智及教育局黨委在全區范圍內通報批評,責令本人向來訪群眾誠懇道歉,并作出深刻檢查。但是,通報已經發出幾天,但涉事群眾卻并沒有接到譚智副局長的任何道歉,群眾問題也沒解決。(5月4日據澎湃新聞網)
“被責令道歉未道歉,群眾問題也沒解決”這樣的結果,的確令人匪夷所思。因為,一則被輿論關注后,涉事女副局長理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該道歉道歉,該解決問題解決問題;二則當地關區委、區政府,對涉事副局長及教育局黨委在全區范圍內通報批評,以及責令本人向來訪群眾誠懇道歉等,顯然沒有“威懾力”。
“被責令道歉未道歉,群眾問題也沒解決”其背后的原因,或許是因為涉事副局長背景太強大,就連區委區政府的“通報批評”和“責令”都當耳旁風;或許是因為當地教育局黨委習慣了與區委區政府“頂牛”;或許是因為區委區政府靠通報批評等,來糊弄輿論,乃至靠拖延戰術將事件淡化,甚至于不了了之。
不過,無論何種原因造成的“被責令道歉未道歉,群眾問題也沒解決”均是對人民群眾權益與利益的不尊重,更是對當地政治生態的公然戕害。試想,如果各個政府部門,對于黨委政府做出的決定,陰奉陽違更或者無動于衷,無疑會縱容應付主義、官僚主義的滋生。而“為人民服務”也就只能會成為空談。
撇開事件的具體成因,單就群眾遇到難事找政府,就意味著人民群眾對政府的信任,即便是在官與民的溝通中有些沖動乃至牢騷話,也是頗為正常的想象。而對于掌握著一定權力的各級干部而言,不僅要練就以誠待民的基本功,更為重要的是善于解決好相關問題。怒言相向,或者無所作為,均是不作為的典型表現。
而且,4月29日對于南關區教育局譚智副局長出言不遜這一事件,南關區政府就發布了通報,對于涉事教育局以及涉事副局長,理應第一時間積極行動,況且,無論是面對面道歉還是借助其它渠道道歉,只要想為去為恐怕并不至于要等上兩三天。其實,只要有誠意,群眾未必耿耿于懷。同樣,即便問題一時難解決,有效的溝通也可以讓群眾心里面敞亮。
事實上,“被責令道歉未道歉,群眾問題也沒解決”最為根本的是,當地干部沒有將群眾的事情用心對待。據悉,事后南關區教育局相關人士表示,南關區教育局組織所有工作人員認真學習了工作條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若心中沒有群眾,不是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學習再多的條例,哪怕是倒背如流,又有何用?如此之態,豈不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