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對于香港居民李先生來說,這是自己人生創業的新機遇,他在廣州讀大學,現在準備留在廣州創業。
“以前上大學時,我每次回家都要花三四個小時,現在從廣州南到西九龍,1個小時不到就到了?!崩钕壬鷾蕚湓诮煌ǔ鲂蓄I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他認為,廣州文化底蘊深厚,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完善,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的氛圍也濃厚,對自己在出行領域的創業是一個利好。
粵港澳深度合作成效明顯
隨著香港正式接入國家高鐵網絡,港珠澳1小時生活圈、粵港澳3小時旅游圈正在形成。李先生著眼于交通出行領域創業,正是看中這個機遇。而在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對港澳方面,推進開放專業服務業、創新法律服務合作、完善口岸通關模式、拓展產業發展空間,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建設成效明顯。
在4月25日舉行的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四周年發布會上,廣東省自貿辦制度創新處處長王濛介紹,近四年來,廣東自貿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在深化粵港澳合作、探索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等方面開展“首創性”“差異化”探索,形成456項制度創新成果。
據悉,截至2018年底,廣東自貿區三大片區累計注冊港澳企業1.4萬余家,設有11家粵港澳合伙聯營律師事務所?;浉垭娮又甭摵辖Y算、粵澳同城清算系統對接、粵港澳跨境支付、跨境車險服務、跨境住房按揭等服務皆已展開。同時,在廣東自貿區內,粵港澳口岸通關合作模式探索出新。橫琴口岸與澳門24小時通關,澳門2500輛單牌車便利入出橫琴;“粵港跨境貨?!蓖瞥龊?,跨境快速通關車輛達17.2萬輛次。
粵港跨境貨棧、穗澳“一點清關”……這些均是廣州海關縮短辦事流程、精簡通關環節、創新通關模式,支持粵港澳跨境物流通道建設的舉措。以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為中心,輻射內陸腹地的海、陸、空、鐵多式聯運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提速增效通關機制不斷落地。
珠三角是香港國際機場大部分空運貨物的來源地或目的地,從前,香港國際機場空運進境貨物在香港分揀打包及貼單,再入境轉清關,全程耗費兩三天。
“通過粵港跨境貨棧項目,貨物一到香港機場直接裝車運到南沙庫區理貨報關,兩地一關鎖,不用再現場交單證,物流通關3個小時左右?!币晃粡V州物流公司負責人介紹,隨著通關效率不斷提高,該公司倉庫中轉率也不斷刷新,未來有信心向轉運中心發展,對接海外業務。
4月14日,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表示,香港將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陸海空多式聯運,以發揮香港國際機場對大灣區的重要作用,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張建宗在當天發表的網志中說,受惠于港珠澳大橋開通,坐落在大嶼山的香港國際機場成為連通世界和粵港澳大灣區的門戶,對大灣區以至整個國家均具有重要戰略功能。國家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則將繼續支持大灣區鄰近機場優勢互補,擴大大灣區境內外的航空網絡,積極推動多式聯運。
當前,香港機場管理局正積極推進香港國際機場多式聯運中轉客運大樓項目。張建宗介紹,中轉大樓預計2022年啟用,將為經港珠澳大橋往來香港國際機場和澳門、珠??诎兜闹修D旅客提供雙向陸空轉乘接駁巴士服務,讓中轉旅客無需辦理香港入境手續,陸空轉乘更加便捷。
各城市掀起灣區建設熱潮
今年2月份,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公布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剛要》。廣東省明確,將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編制大灣區建設專項規劃,攜手港澳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等以下稱珠三角九市。眼下,各城正紛紛掀起灣區建設熱潮。
根據《綱要》,廣州要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
此前,廣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張碩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廣州將聚焦八大方面工作扎實推進大灣區建設,包括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激發創新發展新動力、探索協同發展新模式、提升穗港澳合作新機制等,其中,將廣州將加快推動基礎設施高水平互聯互通,與灣區城市共同提升大灣區港口群國際競爭力,攜手共建世界級機場群,打造大灣區智慧城市群。
根據《綱要》,深圳要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
在日前舉行的深港合作會議上,深圳市市長陳如桂介紹,深港雙方高度重視合作區的建設,共同組建了聯合專責小組,深方園區首批11個重大項目已經開工建設,63個合作項目已經落地,合作區的開發建設正在有力有序向前推進。
據悉,當前深圳已制定貫徹落實《綱要》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方案和近期工作要點,包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優勢產業協同發展、綠色灣區共筑、優質生活圈共建、擴大對外開放、平臺共建等七大行動,形成了路線圖、任務書和施工圖。
在灣區內的其他城市,也紛紛找準自身定位和切入口,推動大灣區建設。中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旭東表示,中山將加強設施“硬聯通”和機制“軟聯通”,全面、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奮力將中山建成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支撐點、沿海經濟帶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一極,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表示,江門將把大灣區建設作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舉全市之力推動落實,加快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長極、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
金融服務等便利化提速
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的便利程度是關鍵因素之一。今年以來,廣東銀保監局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精準金融服務,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據介紹,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該局轄區內先進制造業貸款余額近300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0%;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超2700億元,增長36%。支持大灣區“一橋雙港三鐵四高速”等重大互聯互通項目超100個,授信金額超8700億元。
在銀行層面,不少商業銀行將分別從企業服務、個人居民服務兩方面入手,為企業提供“足不出港”的跨境遠程代辦工商注冊登記服務,為跨境居民的“消費、匯款、繳費”等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比如,工商銀行已推出“跨境企業通”服務,為企業提供“足不出港”的跨境遠程代辦工商注冊登記服務,并在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地推出“工銀粵港澳灣區信用卡”,并將高速公路通行、商戶消費兩項功能集納,推出“粵通寶工銀粵通e錢包”,以更好地滿足大灣區居民跨境消費和智慧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