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浙江大學和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指導的浙江大學雄安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
國務院參事、住建部原副部長、浙江大學雄安發展中心首席專家仇保興建議,搬遷到新城的機構和優惠激勵政策需盡快明確并有連續性;連接新城的快速軌道交通需盡快啟動建成;新城建設協調機構的高規格與務實運行是關鍵之一;搬遷集聚的企業與科研機構既要高端前沿、又要注重相互的協同性,以利于形成集群效應;新城的基礎設施要貫徹綠色低碳微循環的理念,防止“偽綠色”;通過立法來減少新城建設中的“不確定性”,并保障可持續性的投入;新城要比老城有更優質的公共資源和更優惠的政策,以聚集人才,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浙江大學研究院、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毅表示,未來城市的構建除了有數字化、信息化背景外,應還把握三個內涵: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未來城市首先是有溫度的、其次是有韌度的、最后是有精度的。
“建設數字智能城市是雄安新區最大的創新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說。
打造智能雄安要始終貫穿“目標為王,技術為輔”的理念,技術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技術是不斷更新換代的,而目標是長遠的,目標不能被技術綁架。清華大學教授、未來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吳建平表示,智能雄安建設要始終堅持數據先導,共享開放,智能創新等關鍵環節。
浙江大學教授、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小虎表示,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區塊鏈將逐步找到能大規模服務實體經濟、實現智能高效政府治理、產生巨大社會價值的應用場景,比如全球支付和清算系統、自我主權式全球數字身份認證系統等,在雄安新區建設成為新一代智能型城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想象空間。
“高品質生態環境是‘雄安質量’的核心競爭力。”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認為,雄安新區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王金南表示,綠色雄安高質量發展需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一是如何從淀水林田草角度實現系統保護;二是如何從京津冀范圍實現區域流域協同治理;三是如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成員、南開大學教授、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劉秉鐮指出,雄安新區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結合自身特點與定位,把
握好高點起步、經濟新樞紐、創新資源豐富等發展機遇,致力于優化環境,打造經濟新高地;建設區域創新體系,提高城市競爭力;優化城市生活環境,塑造城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