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老一輩用來說教子女的這句“至理名言”,如今似乎就要被顛覆了。
來自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顯示,全國結婚率出現“五連降”。到了結婚年齡就一定要結婚嗎?這屆年輕人的回答是:不!
年輕人不愛結婚了?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民政部的數據,從2013年開始,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
2013年全國結婚率為9.9‰,2014年降低為9.6‰,2015年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中國結婚率只有7.2‰,創下2013年以來的新低。
另外,結婚率也出現了明顯的地域差距。從各省市自治區來看,經濟越發達結婚率越低。
比如,2018年上海、浙江結婚率是全國倒數前兩名,分別只有4.4‰、5.9‰,廣東、北京、天津等地結婚率也偏低。
結婚率最高的幾個地區是西藏、青海、安徽、貴州等欠發達地區。貴州2018年結婚率達到11.1‰,全國靠前。
低質量婚姻不如高質量單身
不過,這組數據并沒有讓網友感到意外,相反很多人對此表示非常理解,并且直呼“這屆年輕人想開了!”
不少網友道出了自己支持晚婚、不婚的理由:
“結婚成本太高了!”
“不結婚,自己一個人更自由,更快樂!”
“與其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
顯然,在年輕人看來,當代社會中,婚姻已經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很多人甚至更加享受單身生活的狀態。
婚姻不是公式,不能套用所有人
“現在這個社會誰還覺得單身‘不正常’未免也太保守了,我并不會因為自己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結婚就會感到焦慮不安。”30歲的單身女性楊樂(化名)這樣看待自己的生活狀態。
如今,楊樂每月有著不菲的穩定收入,不用負擔房貸,每周會去一次健身房,假期約上三五好友旅游、逛街……
她認為,自己和同齡的已婚朋友相比,少了柴米油鹽的牽絆,過得更加“有自我”。
不過,楊樂說自己不是“不婚族”,不排斥結婚,但也并沒有著急結婚。
“婚姻不是著急的事,它不能用公式計算,套用到所有人身上。比如到幾歲就要結婚,生孩子,也許現在單身就是對我來說最好的狀態。”
楊樂看待婚姻的態度,已經成為很多年輕人的內心真實想法。對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他們似乎并沒有那么著急走入婚姻。
2018年,民政部發布了《2017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據統計,2012年以前,辦理結婚登記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20歲至24歲。如今,25歲至29歲的群體成為辦理結婚登記新的主力軍。
《公報》顯示,2017年25歲至29歲人口辦理結婚登記占結婚總人口比重最大,占36.9%。更多的人選擇了晚婚。
社會觀念正在轉變
對于上述這些現象,社會學家將其解釋為觀念的改變。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杰華曾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代際間的婚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對于很多“80后”、“90后”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婚姻不再是唯一的選擇。
另一方面,現代社會的生活成本、育兒費用的增加,也是人們結婚意愿下降的原因之一。
據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公布的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占2016年GDP比重達2.48%。
“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和農村的生活成本越來越高,對婚姻這件事情有很多人是不能考慮,或者暫時不能考慮。”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陸曉文分析說。
在他看來,現在很多年輕人的個性和他們的個體意識都非常強,不愿意被家庭所累,他們可能會有兩性交往,但是不愿意結婚。
與此同時,也有專家對年輕人結婚意愿下降帶來的負面影響產生擔憂。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認為,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對結婚意愿有著“雙重擠壓”效應。結婚率降低其實是一個正常現象,應該理性看待。
但他同時分析稱,從提高生育率的角度,還是要拿出辦法來促進年輕人結婚、生育。
他認為,從城市化的雙重擠壓效應來看,很難消除城市化的主動效應,但是采取一系列辦法,來解決年輕人在大城市中的居住問題,卻可以有效消除城市化對結婚率的被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