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霧霾治理的挑戰是什么?現在的挑戰是沒錢了。”胡大源說。胡大源介紹,今年“兩會”期間,北京財政局長向中央政府請求撥款,2018年年底,河北省也在向中央政府請求撥款,最后以發三百億的地方債暫時緩解,整個京津冀地區都是財政吃緊,工作十分艱難,無力大舉治霾。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北京的霧霾治理不可能像之前那樣迅速而有效,治霾速度會有所減緩。3月20日下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胡大源,在北大國發院舉辦的“兩會政策解讀報告會”上表示。
“兩會期間討論很多的一個問題是,花了這么多錢、這么長時間研究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的成因,得出來結論是,地區污染排放物遠遠超出環境承受能力。就有人提出,重污染原因搞清楚了,對癥下藥就能解決問題了,為什么重污染天氣還依然說來就來?……目前霧霾治理的挑戰是什么?現在的挑戰是沒錢了。”
胡大源回顧,兩年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為了解決霧霾問題,設立了專項資金,集中相關部門形成治理機制。“今年兩會開始時,全國政協委員、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說了,兩千多人研究,6個億資金,最后結論是京津冀地區的產業結構偏重。”
“我們老說河北污染,河北污染和北京污染不太容易區別,實際上這幾年北京的治理工作從另一個角度講,是卓有成效,無風和一級風的情況下,霧霾形成機率大大降低了。”胡大源說。北京做了哪些工作?舉辦奧運之后迅速轉移工業,接下來是把燃煤變成燃燒天然氣。最近兩年把周邊城鄉接合部的散煤基礎清理了、對柴油車的限制和處理……一系列動作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
他舉例,近年來為了治理霧霾,疏散非首都功能,相關部門提出了“2+26”區域規劃,北京和天津,再加上保定、石家莊、邯鄲、安陽、鄭州等地。自然科學家想法,“2+26”的核心是2,2中,最大核心還是北京。“但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種區域功能的調整,會直接影響華北相當一部分省市。原來一些地方的工業布局,是按照當地的交通情況、最大化帶動經濟等,建立了一系列的重工業,包括建材、鋼鐵、水泥等,同時也靠近原料地,這是科學合理的。這些地方在當初做產業布局時,沒有考慮霧霾問題,也沒有考慮后來還會有一個雄安新區。”
胡大源進一步解釋道,根據其團隊2018年的調研,在“煤改氣”工作中,河北做了很大的努力。“有些地方冬天很難過,因為他們把燃煤鍋爐給砸了。原因在哪?不是下面的官員都惡,而是不‘一刀切’完不成任務,最后沒有辦法,只能一刀切。‘一刀切’切到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