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水污染事件】
淮河發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地跨豫、皖、蘇、魯四省35個地(市)、158個縣(市、區),全長1000公里,流域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淮河流域水污染始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進入80年代,水污染事故頻發,水質惡化加劇,給沿淮人民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嚴重危害。90年代則是淮河水系遭到重創的時候。
1994年7月,淮河上游的河南境內突降暴雨,潁上水庫水位急驟上漲超過防洪警戒線。危急情況下,水庫管理方決定開閘泄洪,將積蓄于上游一個冬春的2億立方米水放掉。洪水所經之處河水泛濁,河面上泡沫密布,洪水過后河里魚蝦盡失。下游一些地方的居民飲用了雖經自來水廠處理但未能達到飲用標準的河水后,出現惡心、腹瀉、嘔吐等癥狀。經取樣檢驗證實,上游來水水質惡化。沿河各自來水廠被迫停止供水達54天之久,百萬淮河民眾飲水告急。不少地方花高價遠途取水飲用,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居民搶購礦泉水的場面。這就是震驚中外的“淮河水污染事件”。
淮河污染事件發生后,國家投資了600億元治理淮河水系。時至今日,盡管淮河流域排污總量有所削減,但由于污染物的長期積累,淮河流域水污染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從排污量來看,淮河流域排污總量居高不下;從水質來看,淮河支流總體上仍呈中度污染狀態。
【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
四川省的名字來源于它境內的四條河流。它們豐沛的水源,造就了四川這個天府之國。可是2004年2月到3月,這四條河流之一的沱江,卻給天府之國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生態災難。當時,因大量高濃度工業廢水被直接排入沱江,導致沿江簡陽、資中、內江三地百萬群眾飲水被迫中斷,50萬公斤網箱魚死亡,直接經濟損失在3億元左右,被破壞的生態需要5年時間來恢復。這起事件,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全國重大的水污染事故之一。
事件發生后,調查組發現,造成沱江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原因,是川化股份公司在對其日產1000噸合成氨及氨加工裝置進行增產技術改造時,違規在未報經省環保局試生產批復的情況下,擅自于2004年2月11日至3月3日對該技改工程投料試生產。在試生產過程中,發生故障致使含大量氨氮的工藝冷凝液(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廠流入沱江。此外,川化股份公司在日常生產中忽視環保安全,在同年2月至3月期間,一化尿素車間、三胺一車間、三胺二車間的環保設備未正常運轉,導致高濃度氨氮廢水(氨氮含量在每升1000毫克以上)外排出廠。而川化公司工業廢水中氨氮的含量應執行的國家標準為每升60毫克以內,其進入區污水處理廠的污水的進水指標中氨氮含量要小于每升75毫克。因此,川化股份公司排放水氨氮指標嚴重超過強制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且持續時間長,從而造成了沱江干流特大水污染事故的發生。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苯胺車間發生爆炸事故。事故產生的約100噸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機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類污染物是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有機物,因而導致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污染事件發生后,吉林省有關部門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豐滿水電站的放流量,盡快稀釋污染物;實施生活飲用水源地保護應急措施,組織環保、水利、化工專家參與污染防控;沿江設置多個監測點位,增加監測頻次,有關部門隨時溝通監測信息,協調做好流域防控工作。同時,黑龍江省財政專門安排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污染事件應急處理。從而把這次水污染所導致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重慶綦河水污染事件】
綦河,古名夜郎溪、南江等。發源于貴州省桐梓縣華山鄉。全長230多公里。下游流經重慶市所屬的綦江縣和江津區,在江津支坪街道辦事處的“順江口”注入波寬浪急的長江。
2005年,因取水點被污染導致水廠停止供水,重慶綦江古南街道橋河片區近3萬居民,從2005年1月3日起連續兩天沒有自來水喝,綦江齒輪廠也因此暫停生產。事件發生后,經衛生和環保部門勘測,河水是被綦河上游重慶華強化肥有限公司排除的廢水所污染。綦江縣有關部門立即在綦河水域的橋河段上游和下游開閘放水,加速稀釋受污染水體,并責成華強化肥有限公司硫酸廠停止生產并整改。盡管如此,這次污染所造成的影響還是持續了近一年時間,給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