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鄉級專業化改革
從歷史上來看,南磨房的鄉域土地面積比較大,西至建國門、廣渠門,北至日壇,曾經是北京市的“菜籃子”基地,為北京市提供副食品。1991年,南磨房跨入北京市首批億元鄉的行列。1992年,經朝陽區委、區政府批準,南磨房在管理體制上進行了大膽改革,主要采取的是從“三級管理、隊為基礎”的農村傳統管理體制轉變到以鄉作為一級核算單位的“鄉級專業化”治理模式。
過去,南磨房一直沿用農村的三級管理體制(即鄉、大隊、生產隊),其中,生產隊是基礎,一切核算以生產隊為核心。
1992年進行鄉級專業化改革,打破了三級管理體制,以鄉為基礎,實施鄉級統一核算。這一模式是將集體經濟原有的“三級所有”架構轉換為“一級所有”,實行專業化經營,從而打破了村與村的界限。在機構設置上,鄉作為一級地方政府保留,土地仍歸集體所有,下轄4個村委會,以前分散在各個大隊、生產隊的企業,按照行業類別進行整合,形成工業、建筑、運輸、商業四大公司,實行鄉一級獨立核算。
生產體制的改革,促成了生產力的極大飛躍。鄭勇說:“當年我們的集體銷售總收入就達到2億多,比1991年的1億元,翻了一番;1993年達到了3億多,1994年就是5億多了?!弊钚聰祿砻?,實施“鄉級專業化”治理的南磨房鄉經濟得到了極大提升。截至2008年底,鄉級經濟總收入完成72.65億元,同比增長8.3%;利潤總額完成4.14億元,同比增長8.5%;鄉屬企業上繳稅金完成1.65億元,同比增長7.1%;轄區稅收完成6.8億元,同比增長8%;農村勞動力的人均年收入已達3.15萬元,在北京市各鄉中位居前列。
2001年:讓農民上樓
2000年,北京市啟動綠化隔離帶建設,南磨房鄉抓住這一機遇進行了新村建設。作為全市農民新村建設試點單位,2000年9月21日,南磨房紫南家園在全市率先奠基開工,拉開了農民新村規劃建設的序幕。鄭勇說,在南磨房城市化進程中,有一個政策讓農民很受益,就是北京市綠化隔離地區建設讓南磨房成為試點鄉,這為南磨房在新世紀的大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南磨房全面進行“綠隔騰退”、舊村改造,按照鄉人大通過的騰退搬遷政策,對農民原有住房進行產權兌換:一平米的舊平房,可以換取1.5平米的新樓房。
這一政策不僅讓農民上樓了,而且住房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隨著整個地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區域環境和區域價值的提升,農村的資產無形中也增加了。
從2001年南磨房鄉的農民開始騰退搬遷,截止到目前,綠化隔離帶區域以內的農民幾乎全部“上樓”了。鄉政府在集體經濟能夠承擔的前提下,又對“上樓”農民的物業費、供暖費實行特殊的優惠政策,真正體現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最廣大人民群眾分享。
2009年:爭取試點
2009年,南磨房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那就是加快農村城市化,推進區域城鄉一體化發展。據鄭勇介紹,下一步的規劃就是產權變股權,讓農民變股東。
采訪中,鄭勇也道出了南磨房城市化進程中一些不可回避的問題:“我們要讓農村完全城市化,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就必須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農民的整建制轉居問題,第二個是集體產權屬性的土地如何實行產權制度改革?!睋私猓F在南磨房鄉有2000多個農民,在城市化進程中需要加以安置;另外集體土地的變性問題也是城市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鄭勇坦言:“我們南磨房農村城市化進程走到今天,依靠鄉一級政府自身的力量和現有的政策,還不能徹底解決農村城市化進程中的深層次問題,所以,我們迫切需要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睘榇?,南磨房提出爭取成為朝陽區農村城市化試點單位,開創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