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深化一步及外部環境變數在增加,我國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表現在微觀層面,便是不少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一定的困難。紓困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成為當前穩住市場信心、解憂市場焦慮的有力突破口。為此,多部門、多地方正協同發力加碼民企支持政策,證券交易所也在積極研究推出債券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上交所、深交所已分別發行紓困專項債規模為8億元、10億元。中國證券業協會亦發文稱,將推動11家證券公司設立的證券行業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已取得實質進展并進入實操階段。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也發布了對新三板市場做市商制度、優化股票發行與并購重組制度等存量制度優化改革新政的計劃。上周以來,一系列促進險資入市的政策文件相繼落地?!皣鴫圪Y產-鳳凰系列產品”周一在中保保險資產登記交易系統完成登記手續,成為保險業首只落地的化解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專項產品。
這一系列具體政策落地,對改善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具有積極意義。而從宏觀政策上看,為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眼下正從挖掘消費潛力、促進有效投資、跟進配套改革、擴大開放四個方面穩步推進。
居民消費升級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服務性消費逐漸取代商品性消費的主導地位。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7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個百分點,成為支撐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為加快破解制約居民消費最直接、最突出、最迫切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國務院印發了《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提出要完善有利于促進居民消費的財稅支持措施。差不多同時,為擴大內需、改善民生,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督察〈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落實情況的通知》,宣布開展督查工作。這些是我國從生產型社會向消費型社會轉型的必要舉措。
增加有效投資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的重要內容,也是讓企業運轉起來并獲得利潤,增加居民工資收入和促進消費增長的必要條件。進入四季度,包括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及多地都在密集調研把脈經濟形勢,致力于穩投資,以力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今年以來,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回升,民間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總體投資增速下滑主要是受到基建投資增速下行拖累,1至9月基建投資增速繼續下滑至3.3%。下一階段,穩投資將瞄準補短板精準發力,包括促進有效投資等政策已呼之欲出。
為激活企業生產活力,經過四次降準,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預計全年降成本1.1萬億元以上。目前貨幣增速穩定,9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雖有所回升,但除去統計口徑的調整(計入地方項目債),實際增速呈下降趨勢。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揭示出了值得注意的信號:一是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不足,表明目前信用環境依舊偏緊;二是新增信貸增速高于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反映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仍不夠暢通。為提升貨幣政策的效果,下一步迫切需要用改革來減緩或消除貨幣傳導機制中的障礙。誠如專家所言,疏通貨幣傳導機制,打通“中梗阻”,需要考慮在兩個方面抓緊調整:一方面,建立表內、表外的合理監管機制,在風險可控、符合監管的前提下,通過保留合理的表外融資部分,為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需要利用風險價格工具,平衡好增加資金投放規模與有效控制風險間的關系,以使信用良好經營正常的中小企業成為貨幣政策傳導末端真正的受益者。
國務院日前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提出將海南全島建設為自由貿易港。海南全島陸地面積3.54萬平方公里,是此前獲批各自貿區總面積的26倍,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擬建設的自貿港。海南無疑會是今后中國區域發展的一個熱點,我國的對外開放又躍上了一個新高度。而在應對全球經貿格局變化的行動中,我國目前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7個自貿協定,并正在與27個國家展開12個自貿協定的談判或升級談判。將于本月在上海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給世界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將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和高質量發展。(作者系資深宏觀經濟評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