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30 12:29:04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熊 志
據媒體報道,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陸地表層格局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糧食主產區耕地土壤重金屬點位超標率為21.49%,整體以輕度污染為主,其中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比重分別為13.97%、2.50%和5.02%。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重金屬點位超標率,是指21.49%的監測點存在超標,嚴格來說,它不能簡單等同于污染面積達到21.49%。
這個污染程度在國際上處于中等水平,沒必要高估以致引起恐慌,但不能被低估,因為較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19.4%的點位超標率,4年間的重金屬污染面又增長了兩個百分點,說明污染還在繼續擴散。考慮到土壤一旦污染往往不可逆,未來的治理成本和生態壓力將相當大。
更緊迫的是,幾大主要糧食產區無一幸免,且重金屬污染在不斷加重,達到了“較嚴重”的狀態。此前有官方數據顯示,每年因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當然最大的危害還在于,重金屬污染土壤下生長出來的農作物,會對人體有害。
現代化的市民更偏愛沒有農藥、化肥的綠色有機蔬菜,但事實上,土壤污染很大程度上是城市化過程中的伴生物。比如研究提到,礦業、工業、污灌水是主要污染源,土壤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往往是工業城市、城市工業區或城郊接合部的“涉重”工業生產排放區。
城市化下的市民,購買有機農作物所支付的更高價格,實際上是在為城市化進程帶來的負面影響買單。這種局面說明,城鄉都處在一個完整的生態鏈上,土壤污染最終的代價,是由全民承擔,沒有誰可以幸免。
土壤污染有個很長的隱藏周期,污染顯現并產生致害的后果可能要等數十年,所以一些高污染重金屬企業,會堂而皇之地先污染后治理,它讓土壤污染變成一場公地悲劇。
日益嚴重的重金屬污染,可以說是對過去環保邏輯的警醒。需要警醒的是,土壤污染潛伏期的存在,意味著即便在當下發力治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過去高速城市化、工業化所衍生的重金屬污染源,也未必能有效控制,污染面不排除繼續擴大。在這樣嚴峻的格局下,如果還是抱著活在當下、不管后世子孫的思路來換取GDP,會產生嚴重后果。
過去經常有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呼聲,就在今年8月底,《土壤污染防治法》審議通過,將于明年開始實施。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條文終究只是紙面的約束,要剛性落地還得有嚴格的配套懲罰機制。比如不能繼續抱著誰污染,誰治理的邏輯,不能因為經濟效益而對污染有所寬限,發生污染就應該嚴肅懲處,同時對相關政府官員進行高壓問責。
面對日益擴散的土壤污染,以及重金屬超標威脅下的糧食安全,必須具備長遠眼光,將土壤污染防治置于治理格局的更高層級,花大力氣實現土壤質量的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