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短時間內大規模修建高鐵,是多種社會機制運作合力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的引導,也有各省各地區自身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有部門特定領導人政績和利益驅動。由于高鐵建設耗資巨大,會占用大量社會資源,所以關于高鐵實際效果和利弊的討論也一直存在,各類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分析了高鐵可能帶來的各種影響。一種觀點認為,高鐵能夠極大地促進沿途區域發展,“要致富,先修路”,高鐵能為沿途城鄉區域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不僅推動了大城市和城市群的發展,也全面帶動了中小城市、城鎮和鄉村發展;另一種觀點認為,高鐵可以強化都市圈聯系,建構城市網絡,“高鐵+城市網絡”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高鐵在促進了一些中心大城市和城市群核心地帶人口、經濟、產值等上升之外,并沒有普遍帶動城鄉區域發展,相反,在一些二三線城市,或者大城市周邊地區,由于高鐵的建設,在人口和產值方面,出現了不少增速下降或數量減少的現象……
梳理這些關于高鐵實際效果的研究,大多數是從兩個視角,一個視角是從對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談高鐵的影響,這種視角,主要是政府關心的GDP等方面,其中對“城市化”的影響,但著力點仍然在產業和經濟發張方面。另一個視角是從“城市規劃”的角度,研究如何安排車站位置、周圍空間、相關產業布局等,力圖發揮高鐵優勢,避免可能造成的問題等。
筆者認為近年來的這些研究中,存在著“目中無人”的傾向——大多數研究主要著眼于“高鐵”與“城市”,而不太關注其中最重要的主體——“人”。盡管各種研究中都會涉及到“人口”,但主要是從人口數量、客流量、人力資源流動等經濟要素的角度來看“人”,比較缺少從“人”本身來分析的思路。
筆者想強調高鐵發展對“人”的影響。“人”是在高鐵建設與城市化中最活躍最主動的因素。高鐵所經過的區域,所謂“城市”和“鄉村”,首先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狀態。高鐵的出現,會引發沿途社會的很多種變化,但變化不僅僅是經濟或產業方面的,而是包含了“人”的生活方式、生存理念和社會關系,但“人”的這些改變往往不能直接體現為可統計的各種指標,不能像經濟或者產業變化一樣容易被測量和比較,所以也往往不納入常規分析。
但歷史上許多重要技術發明改變社會,事實上是從改變“人”開始的,高鐵就屬于一種強烈改變“人”的生存狀態的技術——它的重要性,并不僅僅是了一種新的交通工具或者新產業,而是它改變人們的“活法”,產業和經濟效益只是它諸多表現形式之一,而它更深遠的影響是在社會人文方面的。對于高鐵實際影響效果的分析,不能忽視對“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