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20 11:26:03
來源:東方網 作者:楊玉龍
記者從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已招募近2萬名“小巷管家”協同管理街巷。去年,首都核心區探索建立了街巷長和“小巷管家”工作機制,每條街巷都設置街巷長、招募“小巷管家”。該機制為推進精細化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發揮了積極作用。(9月19日新華網)
據報道,“小巷管家”模式源起于北京市東城區龍潭街道,經過一年多探索,如今已家喻戶曉。據悉,北京東城區將“街巷長制”延伸,創建“小巷管家”,讓地區居民、轄區單位職工等社會多元主體認領街巷。如今,“小巷管家”已經升級為“小巷管家團”,“有事兒找管家”也成了居民解決身邊難題的有效途徑。目前該模式向全市推廣。
“小巷管家”被喻為破解街巷難題的“金鑰匙”。“小巷管家”是個什么身份?據悉,平時小巷管家就近對認領的小巷開展日常巡訪,勸阻違法和不文明行為,遇上自己解決不了的事,立刻向街巷長上報,成為街巷長的左膀右臂。同時, 3至5名“小巷管家”形成一個“管家團”,管家團成員共同商議,在街巷內認領項目,開展志愿服務。
而且在實踐中也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小巷管家”。媒體曾報道的,64歲的梁萍是東城區夕照寺西里的“小巷管家”,小巷有155米,3幢居民樓,是個典型的“背街小巷”。她手繪了一份小巷地圖,在這份五顏六色的地圖上,除了建筑物,還標出了每一處花箱、垃圾桶、滅火器的準確位置。哪家是低保戶、哪家有殘疾人都心中有數。
當然,要解決實際問題,相關部門的配合也離不開。比如,2017年,作為開創者的龍潭街道成立了社區共治委,每條街巷成立共治小組,整合工商、公安、食藥監等力量,實現了“街巷長吹哨,部門報到”,小巷管家發現問題報給街巷長,街巷長吹哨后,各部門報到處理問題。這就確保了居民關注的熱點問題能夠有效得到解決。
由此可見,“小巷管家”的推出,一則調動了居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積極性;二則體現出“我參與、我奉獻、我快樂”的志愿服務理念;三則也是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之舉。而且,小巷管家在平日里每日巡、經常訪、隨手做、實時報、及時記中,也能夠聽取民聲、汲取民智,從而為政府部門服務群眾提供第一手資料。
總而言之,“小巷管家”機制為推進精細化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發揮了積極作用。據悉,今年4月25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北京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四部門聯合發文,“小巷管家”在全市推廣。所以,對于其他城市而言,“小巷管家”作為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之舉同樣具有借鑒和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