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空氣污染、水資源缺乏、土壤污染等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呼吁,建設現代農業必須更加重視農業發展的倫理問題。
中國草學會農業倫理學研究會2018年年會暨任繼周院士主編的《中國農業倫理學導論》首發式日前在蘭州大學舉行。
任繼周說,新時代的農業倫理核心應聚焦于農業生態系統的生存權與發展權,生存權體現為農業生態系統的持續健康,發展權體現為農業生態系統的開放延伸。
在多年的調查研究中,任繼周發現,農業工作者倫理學知識欠缺,對社會和人的健康安全關注不夠,超量施用化肥和農藥。食品安全問題困擾人們的生活,轉基因等高科技的風險性令人擔憂,這些都需要從倫理角度應答。若是缺乏系統的倫理關懷會讓農業面臨巨大挑戰。
任繼周在著作中提出,農業倫理需要從“時、地、度、法”的倫理視角進行分析、思考和解決。“這是從哲學和科學角度研究‘三農’問題,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創造性辦法。”中國農業出版社總編輯胡樂鳴說。
“農業倫理是探討人類對自然生態系統農業化過程中發生的倫理關聯的認知,農業的本質是人們將自然生態系統加以農藝加工和農業經營的手段,在保持生態系統健康的前提下,來收獲和分配農產品,以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和歸宿。”任繼周說。